昆侖山中,金靈小心翼翼地捧著剛得到的葫蘆藤,那藤上的葉子微微顫動,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命運。
她仔細地尋覓著一處最適宜葫蘆藤生長的地方。
終於,在一處靈氣充沛、土壤肥沃的角落,她停下了腳步。
然後,她將葫蘆藤緩緩地放其中。
做完這一切,金靈站起身來,望著剛剛栽下的葫蘆藤,眼中充滿了希冀,傳說中的三光神水,擁有著神奇的力量,能夠賦予萬物生機。
隻要找到三光神水,就可以救活最後一個葫蘆。
據她所知,那盛有三光神水的八寶琉璃瓶,當下還安然放置在道祖的分寶崖上。
這寶貝大概率會落入元始天尊之手,而後元始天尊又會將其賜予門下弟子慈航道人。
此寶甚是神奇,每萬年才僅僅產出九滴三光神水。
後世之中,慈航道人投身佛教,化名為觀世音,正是憑借著這八寶琉璃瓶中的三光神水,成功救活了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
想到這,金靈腦海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說不定此寶也或許與我有緣。
這一日,通天教主正在給金靈等一眾生靈講道,袖中一道金光驟然飛出。
眾人目光追隨而去,仔細一看,竟是一隻金蟾。
此金蟾體態圓潤,周身閃爍著奇異的光芒,正是那吐寶金蟾。
此金蟾是通天教主第一次遊曆洪荒時,偶然遇到。
它雖為獸身,卻是洪荒異種,不輸先天生靈,而且天賦異稟,每隔一段時間便能吐出靈物,或為先天之寶,或為後天奇珍,甚得通天喜愛。
後來在通天教主的庇護和點化下,這金蟾逐漸開啟了靈智。
因其獨特天賦和與通天的緣分,尚未化形便被通天收入座下,成為大弟子。
然而,這一舉動卻引起了元始天尊的不滿。
在他看來,三清之門乃是神聖高潔之地,
所收弟子應是出身先天、根骨奇佳之輩。
而這金蟾,不過是濕生軟化之生靈,尚未開化,如何能入三清門下。
更遑論成為三清大弟子,這豈不是讓天下修士笑話三清門下無人,實在是不成體統。
就連一向保持中立,從容淡然的老子,也覺得通天教主的這一決定有失偏頗。
“三清門下,當以規矩為重,這金蟾尚未開化,貿然收入門下,恐生事端。”
通天教主麵對老子的勸說,依然不為所動。
通天教主則認為,萬物皆有靈,此金蟾天賦非凡,能遇到他說明一線生機,日後定能有所成就。
為此,三人為此事沒少爭執,三清之間的氣氛也變得緊張起來。
然而,通天教主始終堅守自己的理念,堅決不肯放棄金蟾。
最終,為了避免三清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最後結果是三人收徒之後,徒弟之間各論各的,互不相統。
此刻,那金蟾,在通天教主講道這濃鬱的道韻滋養下,已然到了化形的邊緣。
天空中烏雲密布,電閃雷鳴,這是化形的天劫即將降臨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