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邊重鎮是指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裡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的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九邊重鎮是明朝同蒙古殘餘勢力防禦作戰的重要戰線。
嘉靖年間增設昌平鎮和真保鎮,萬曆年間又從薊州鎮分出山海鎮,從固原鎮分出臨洮鎮,稱為九邊十三鎮。
大明初期,九邊地區並不處於前線。大明中後期,九邊成為大明的邊界,也成為實際的前線。九邊的設立實際上是大明國力下滑後的無奈選擇。
遼東鎮總兵初駐廣寧,後駐遼陽。管轄東起丹東鴨綠江畔,西至山海關北錐子山的長城,全長970餘公裡。
薊州鎮總兵初駐桃林口,後移三屯營,管轄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慕田峪,全長880餘公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昌平鎮總兵駐順天府昌平州,管轄從原薊州鎮防區劃出的渤海所、黃花鎮、居庸關、白羊口、長峪城、橫嶺口、鎮邊城諸城堡長城線,其東北起於慕田峪關東界,西至紫荊關,全長230公裡。
真保鎮總兵駐保定,管轄北起紫荊關,經倒馬關、龍泉關、娘子關、南至故關的長城,全長390公裡。
山海鎮總兵駐山海關,管轄喜峰口、密雲、山海關一線。
宣府鎮總兵駐張家口宣府衛。管轄東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處,西至西陽河的長城,全長510多公裡。
大同鎮總兵駐大同,管轄東起鎮口台,西至鴉角山的長城,全長330多公裡。
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總兵初駐偏頭關,後移駐寧武所。管轄西起河曲的黃河岸邊,經偏頭關、老營堡、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東至太行山嶺真保鎮的長城,全長800多公裡。
延綏鎮也稱榆林鎮,總兵初駐綏德州,成化以後移治榆林衛。管轄東起黃甫川堡,西至花馬池的長城,全長880多公裡。
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總兵駐固原州,三邊總督也駐固原。管轄東起延綏鎮饒陽水堡西界,西達蘭州、臨洮的長城,全長約500公裡。
寧夏鎮總兵駐寧夏衛,寧夏銀川。管轄東起花馬池,西至寧夏中衛喜鵲溝黃河北岸的長城,全長約1000公裡。
甘肅鎮總兵駐甘州衛,甘肅張掖。管轄東南起自蘭州黃河北岸,西北至嘉峪關討賴河一帶的長城,全長約800公裡。
臨洮鎮總兵駐臨洮,臨洮為古吐蕃地,皋蘭南峙,離固原300公裡。管轄區域為東自會寧,抵固原、靖虜,西至宏化寺、抵甘肅鎮莊浪界,北至鬆山、永太川邊牆,南由黑城子至洮、岷、四川鬆潘界。
為統籌指揮,九邊十三鎮分彆受薊遼總督、宣大總督、三邊總督節製。
薊遼總督設立於嘉靖年間,全銜為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製順天、保定、遼東三撫,薊州、昌平、真保、山海、遼東五鎮。薊遼是一個地理概念,指的是北直隸至山海關一線到遼東的地區。
薊遼總督駐密雲,薊遼巡撫駐薊州,防秋之日改駐昌平。萬曆11年,不再節製順天巡撫。
宣大總督設立於嘉靖年間,全銜為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製宣府、大同、山西三撫三鎮。宣大總督先後駐宣府、張家口懷來,最後移駐山西大同陽和。
三邊總督設立於嘉靖年間,全銜為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兼理糧餉,三邊總督節製河西巡撫、河東巡撫、陝西巡撫以及以及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神道嶺、興安、固原的九總兵。
明代中期陝西、延綏、寧夏和甘肅四鎮,各鎮獨自承擔轄區內禦邊任務,凡遇戰事,相互無協防職責,多有敗績,為有效鞏固西北邊防,於嘉靖4年設立三邊總督,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總督衙門固原。
在長期禦邊活動中,三邊總製的管理逐漸形成體係化。這一禦邊體係的核心,是以總製為首的文臣總理、武臣統兵和內臣監軍的三權分掌製,其實質在於加強大明西北軍事防禦能力,提高各鎮協防禦邊效果,強化中央集權。三邊總督設置後,在明代西北邊疆禦邊活動中較好發揮了軍事與民政作用。
明朝後期,吏治腐敗,九邊十三鎮防守兵力又過於分散,女真或蒙古入寇隻要上萬規模,九邊防務就成了四處漏風的篩子,成為了擺設。
喜歡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