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給事中在明代被稱為科官,十三道監察禦史則被稱為道官,科道官員專職諫言乃至風聞言事,故又稱為言官。
言官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突出,權力非常大。六部尚書對言官們都得恭恭敬敬。
朱元璋廢除宰相,行政監察一手抓,所有問題到最後都是皇帝自己的問題,監察到最後也會查到皇帝頭上,這種情況下監察製度必然成為空談。沒有了製度保障的禦史成了皇帝打擊異己清除政敵的工具。
唐宋時期監察係統同行政係統分立,宰相作為政府首腦負責行政,皇帝作為國家元首掌管監察,言官同政府係統沒有利益衝突,在彈劾官員的時候不怕打擊報複,因此很有成效。
明末時期的言官已經成為了黨爭的工具。這些人完全不講事實不講原則,不就事論事,不管對錯,純粹為了反對而反對,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以至於正確合理的政令得不到準許,更不要提實施執行。扯淡的事乾得很專業,專業的事乾得很扯淡。
朱由校算是見識了言官的無恥,隻不過朱由校對第一次朝會做了精心的準備。
姚宗文、劉國縉、魏應嘉、張修德等人一副浩然正氣、大義凜然的樣子,當廷辯駁,巧舌如簧,做出以死明誌的樣子。爭取廷杖,以期利用廷杖而揚名天下。
廷杖即是在朝堂上行杖打人,是對朝中官吏實行的一種懲罰。最早始於東漢,在金朝與元朝普遍實施,明代則實施得最著名。
明代廷杖始於太祖朱元璋,而茹太素是明代第一個受廷杖的朝臣。
錦衣衛校尉負責廷杖行刑,監刑的是司禮監太監。受杖官員被扒掉官服,用草繩捆綁,趴在地上,受杖80棍,行刑校尉每五棍一換,共用16人。
廷杖分“用心打”和“著實打”,行刑校尉以司禮監太監的表情動作為下杖輕重的依據,如果太監腳尖張開,那麼就是“著實打”,可能會導致殘廢,而如果太監腳尖閉合,那麼就是“用心打”,則受刑的大臣必死無疑。
有明一代共行廷杖500餘次,杖斃的大臣達50多人。大臣們被杖之後,立即以敢於廷爭麵折而聲名天下,並且名垂曆史。
死是人人都懼怕的,但隻是屁股上挨幾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因此,不管朝廷討論的事情是對是錯,純為反對而反對,而冒險騙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此時,閹黨五虎之一的又一大將倪文煥閃亮登場。
倪文煥字賁白,出生於1580年,萬曆47年進士,授行人。目前擔任禦史。
“臣彈劾姚宗文、劉國縉、魏應嘉、張修德有女真奸細的嫌疑,疑似使用反間計,誹謗誣陷朝廷大臣,擾亂朝廷政事、人事”
“女真奸細“長白山”潛伏在大明朝堂之上,位高權重,一直未能查獲,姚宗文他們先是彈劾熊廷弼,擾亂遼東的部署,使得大明內部混亂,以期不戰而屈人之兵”
倪文煥一張利嘴,將姚宗文等人的女真奸細嫌疑說得還真像那麼一回事。
“什麼?女真奸細?”
“不會吧!”
“如果真是女真奸細,這麼乾還真管用。”
“熊廷弼還是很有能力的,他到了遼東就穩定了遼東局勢。如果遼東換將,還真可能讓建虜有機可乘。”
倪文煥的彈劾,讓整個朝堂一片嘩然。
“倪文煥,你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你胡說。”姚宗文大聲反駁。
“倪文煥,你有證據嗎?沒有證據就不要胡說八道!”劉國縉義憤填膺。
“陛下,臣請誅殺倪文煥,陷害忠良!”
“陛下,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