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以個人損失換取……"
"明誌同誌,你的誠意我們收到了,也讓我們非常感動。您這個年輕人不僅才能出眾,責任心強,而且在國外贏得了大量資金——實在是讓人欽佩!”
"哈哈哈……增強了我國民尊嚴……"
李明誌進一步表達"國興則人人有責。孟子雲處貧賤時完善自身,處於富貴便應廣濟群生。"
最後決定,捐贈數額二千萬,留存二百七十萬元作為生活支出。
某領導深受感動,情動之下執筆創作一幅題詞
純潔的愛心、崇高操守。
並簽署姓名,日期和蓋上私人印記。
“明誌同誌,這件作品送於你啦,我希望您不會覺得吃虧……”
他的言語充滿輕鬆趣味性,李明誌忙搖頭表示榮幸不儘,哪裡會覺得不悅?
使得幾位哈哈笑聲四起。
……
搭乘專車中,他仍舊難以自持回想起這一幕幕,內心依舊激動不已。
他認為,每個人都帶有特有的性格氣質。
手握這紙卷軸,李明誌不禁歎服此次造訪確實受益匪淺;雖然花費了二千萬元,隻換得了一件藝術珍藏,看起來不那麼合算,然而,事實遠非表麵上這麼簡單;
即使從最實際角度看,若乾年後這件藝術品的經濟價值可能高達上百億,或許可以稱作無可取代的文化瑰寶;
況且,現今的二千多萬元本身就已經是龐大的財富。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深邃的意義所在,這份題詞蘊含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或庇護功能。
無論付出再多錢都未必能得到這種保護傘;
花費兩千萬換取這等保障,他認定此交易極其值當。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情,是對京華女校承諾的百萬元捐款包含其中。
許諾將儘快組建團隊,展開建設相關籌備工作。李明誌稍鬆了一口氣,卻隨之開始為另一個難題煩惱。
這龐大庭院該如何處置?
位於皇恩澤被之下的邸舍,自恭親王辭世以來便衰落,屋舍逐漸損壞。
多年過去,今日。
此庭儘管從外觀上看依舊壯觀輝煌,倘若步入其內部,便可看出諸多弊病與破損。麵對這一情況,他陷入了思索。
李明誌反複斟酌後,最後選擇,要修繕!而且一定要修到最完美的程度!
不管這庭院多廣大,終歸隻是一個府邸。
待到整修完備,這將成為他在京城的豪華住宅之一;空餘時可以過來放鬆享受。
是否能夠長期保護下來,這個問題重要與否?
若無能力護佑隻能說明能力不夠強大而已。
隻要展示出足夠的貢獻價值,就一定
吳有明一直有個心願讓專業古建築大師來修繕他的府邸,尤其是找像“樣式雷”這樣的後裔,雖難得尋覓如此權威之人,但這群人無疑是最為理想的。
但是,理想雖美好,吳有明卻根本不認識這些建築界的大腕們。直接冒昧拜訪他們似乎也不是明智之舉,誰知道人家答不答應。所以吳有明找到了馮立國——人脈廣得難以想像。說不定馮立國認識那幾位大家呢?
馮立國確實認識。但認識的是王嘉誠認識那位著名的建築師之一——劉靜之。
即便如此也算是一根紐帶,有明立即表達希望讓王嘉誠幫忙引薦,並想結識劉靜之與其夫君二人。
王嘉誠欣然允諾,但他提出劉靜之近年來健康狀況欠佳,於是建議一同去其夫——李承毅的住處拜訪比較妥當。
聽到此處,吳有明心裡有些擔心,想起關於這一位民國時期傑出女性劉靜之坎坷的生命曆程……
她不僅是美麗與才華兼具的一代佳人,還是新中國早期建築史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徐詩逸,對她有著深刻的情感,為了她與發妻結束了婚姻,並引發了社會上的軒然。
然而這份終究沒有轉化為共同生活的伴侶。
劉靜之選擇了李承毅作為生命中相伴的另一半,彼此相互成就和支持度過了無數難關。但她的生命卻因為疾病而早逝。
此時此刻已接近她生命中的最後時刻。
一想到1955年的春天即將到來吳有明心裡感到十分震驚。
現在都已經2月份了,這意味著隻剩不足兩個月時間。一旦發生變故對於劉靜之夫君李承毅來說將是個無法承受的巨大打擊。那時再談古建修繕恐怕更不可能了。
在車上隨同馮立國趕往拜訪路上,這種憂心忡忡的情緒一直在困擾吳有明。直到抵達北京市的某個小院,即著名建築師李承毅與其妻子居住地,仍未能想出好的辦法。
這棟坐落在北新橋南鑼鼓巷19號的老四合院,便是建築界傳奇組合李承毅及其夫人曾居過的故土家園。
夫婦在這裡進行各種探討並接待各界人士。
這裡還曾被當時的另一“民國四大女傑”之冰心戲稱為“貴婦沙龍”。
在步入庭院時馮立國介紹到王嘉誠與吳有明一行時,李承毅迎出門外,他身材挺拔,文質彬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