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下午的訓練項目後,已經日落西山,天還沒完全黑下來。
從體育場回到酒店,先去吃過柳師傅的營養餐,吃完回到房間。
李楓拿出專業課課本,每當休息時間,李楓都會拿出來看看,補充知識。
最近因為是備賽期,晚上不加練,休息時間挺多的。
所以每次吃完飯都有時間可以看看書,看看新聞什麼的。
他也買了很多關於地震的出版書來看,隨著這段時間不斷的翻閱,他也從書本裡,逐漸明白了一些地震預警的原理。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說,地震是不能被預測到的,隻能預警。
或者準確地說: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提前預測到地震的發生。
這句話看似有語病,但其實知道預警的原理就不難理解了:
地震發生時,會釋放出兩種波:
一是地震縱波,學名為壓縮波、p波,人的感覺是上下晃動;
二是地震橫波,學名為剪切波、s波,人的感覺是左右晃動。
上下晃動的縱波破壞力小,傳播速度快,約6公裡秒;
左右晃動的橫波威力巨大,是縱波能量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破壞力大,但傳播速度慢,約3.5公裡秒。
一句話概括:破壞力大的震動傳播速度慢,破壞力小的震動傳播速度快,有時間差。
而世界上所有的地震預警係統就是利用這一原理。
對威力小、速度快的縱波進行監測,一旦發現,趕在威力大、速度慢的橫波到來之前,迅速預警。
地震發生時,埋藏於地下的地震傳感器會將監測到的地震信息,會通過數據傳輸網絡最終彙集到地震預警中心。
地震預警中心是一個專門負責分析地震數據和發出警報的機構,他們將根據數據的特征和模式,來預測地震的強度和到達時間。
最後通過手機短信、電視廣播、警報器等各種方式進行預警。
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達之前發出警報,有研究數據證明:
提前逃跑3秒,傷亡減少14;
提前逃跑10秒,傷亡減少39;
提前逃跑20秒,傷亡減少63。
所以更快的預警服務、更高級彆的傳遞通道,實際上是與地震這一破壞惡魔的賽跑的過程。
但這隻是一種預警手段,並不能完全解決,或者是目前也沒有任何科技可以完全解決。
自從今年五月份,楓葉預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跟日本氣象廳簽訂合同後,這兩個月都在如火如荼的布置預警係統。
隨著不斷地布置和控製中心測試,兩個項目組的領頭人,也會偶爾跟李楓分享情況。
對效果呢還是比較滿意,好的情況下,可以提前幾十秒預測,差的情況下也有幾秒,但這個也要看距離。
如果是震中,那時間極短,越遠時間提前就越長,比的話,確實是比國內目前的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