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十一月。
《彗星來的那一夜》票房成功突破四千萬,圓滿下畫。
其實這部電影真正票房走到三千九百萬就基本走不動了,最後那點票房是刷上去的。
李元青親自給王忠雷打的電話,希望對方能出手幫忙抬高點票房,費用可以自己承擔。
王忠雷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李元青的用意。
首部長片上四千萬,這個成績對於新人來說是非凡的,今年內地電影票房還沒有突破四千萬的電影出現。也就是說,李元青竟然乾出了個內地票房冠軍!
李元青知道這個冠軍是短暫的,因為年底的《英雄》票房能突破25億,但哪怕是短暫的,那也對自己和工作室很有幫助。
這種事說到底是件小事,李元青工作室跟院線方麵拉不上關係,隻能拜托王家兄弟。
王忠雷當即同意,還開口替李元青省下過半費用,最後被李元青拒絕了,已經欠人家人情了,還用彆人的錢,那自己就欠太多了,以後還起來可就不止一百萬了。
影片下映之後,韓三屏和王家兄弟都要求大辦慶功宴,這麼好成績,不廣為告之,那就太可惜了。
同時,這部電影的盈利也基本算清楚了,業內也才徹底明白李元青的賺錢能力。
成本150萬華幣。
音像版權350萬華幣、海外版權175萬美金。
內地票房4015萬華幣,目前製片方分賬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1300多萬華幣。
扣除掉成本、公關、宣傳。
這片子成功盈利兩千五百多萬華幣!
真正的小成本,大奇跡!
媒體將盈利情況報道了出去,又一次引爆輿論,李元青“天才導演”的名頭徹底坐實!
已經有媒體人在寫李元青的文章時,給他冠上了新的稱號。
“第七代導演領頭羊!”
其實現在第六代導演都還沒完全成型,隻是因為李元青太年輕才把他歸在第七代。
但這樣的文章出現在沒什麼官方權威的報刊上,並沒有真正傳播出去。
電影頻道見社會輿論對這部電影還很關注,於是專門在慶功宴之前,跑到《天龍》劇組給李元青做了一次個人專訪。
主持人:“元青,首先恭喜你的影片大賣。我們最近聽到很多媒體都對你電影的成功做了分析,你本人是怎麼看的。”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些媒體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對我的電影進行分析,他們得出的結論肯定有一定道理,即便是我本人來分析,應該也不會跳出他們已經分析出來的範疇。”
“那你以後的事業重心會偏向導演還是演員呢?”
此時,李元青的戲服還沒有脫,鏡頭也給了李元青上身一個特寫。
“首先,我熱愛電影藝術,我認為將一個通過攝像機拍攝,再完整播放在熒幕上會是一種特彆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演繹這個故事的方式,導演和演員都能讓我接受。”
“就像我目前演的段譽又或者接下來一部新電影我應該會出演主角,我隻在乎故事本身是否被拍成讓大眾滿意的電影作品,哪個崗位都可以。”
“元青,你能向觀眾透露更多關於新項目的信息嗎?我相信很多影迷觀眾都對此很感興趣。”
“我可以透露一點點,這個故事其實是我送給媽媽的禮物。她其實一直很希望我能子承母業,在音樂尤其是她教的古典音樂領域有所建樹。但很可惜,我在這方麵天賦有限,所以這一直都是我媽媽的遺憾。這一次我寫了這個追求音樂夢的故事,我擔當主演,在熒幕上圓我媽媽一個夢。”
“還有更多的信息嗎?你這說的故事已經讓我很期待了。”
“抱歉,這個項目還沒有啟動,隻是我腦海中一個概念,所以我目前真的隻能說這麼多。”
“那好吧,再次恭喜元青你的事業成功,也感謝你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專訪。”
“不客氣。”
兩人握手告彆。
專訪結束,李元青就向劇組請了假,他得連夜趕回北平參加慶功宴。
這一次的慶功宴,媒體記者來的不多,經過工作室的篩選,隻留下有影響力的媒體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