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出道以來基本都是自己創作劇本。
唯一沒提出修改意見的就是《天龍》
《天龍》有原著,金庸寫的故事也夠精彩,張繼中力求忠實原著。
多方因素綜合之下。
李元青飾演段譽,老老實實演就行,沒必要刪改劇本。
但,《仙劍奇俠傳》不同。
唐人創作劇本時本來就和遊戲原著相差甚大。
李元青在注資之初就提出了要將完整劇本拿來過目。
李元青為的就是要把電視劇版的主角人設改變。
這部電視劇的劇本,如果按照幾十年後的標準來看,真是難得的精品。
在保留遊戲設定框架以及玄幻背景後還映射許多與當下社會緊密聯係的話題。
宗教霸權,科技憂思,個體與群體危機。
尤其是群像配角,每個人物性格都很飽滿,充滿著不同的魅力。
但,主角設定就大有問題。
最突出的就是“李逍遙”。
原版“李逍遙”有許多讓觀眾討厭的點。
例如人設。
遊戲中對少年李逍遙有個初期介紹。
[小李子,誌氣高,想學劍仙登雲霄。
日上三竿不覺醒,天天夢裡樂陶陶。]
愛做白日夢的中二少年,你可以說他沉溺幻想不夠腳踏實地,但你沒有理由討厭這種人,因為他並沒有主動損害他人利益。
可在電視劇裡李逍遙的行為讓觀眾特彆不爽。
是個打架賭錢泡妞,輕佻耍流氓的小混混。
雇地痞流氓戲耍劉晉元竟然是為了爭風吃醋後的耍帥行為。
初見月如肆無忌憚的調戲,甚至拿肚兜塞到人家嘴裡
歡喜冤家就非要從性騷擾開始嗎?
編劇為了“欲揚先抑”把李逍遙寫得太差勁了,就這種人後麵怎麼當大俠?哪怕當上大俠,也會讓覺得他德不配位。
而且,編劇為了讓一些情節推進時具備強烈的戲劇衝突,幾乎把李逍遙許多合理化的行為變成了莫名其妙
例如“取仙丹”。
遊戲中,體現了李逍遙的孝心,這個出發點品德高尚。
電視劇裡完全是因為他闖了禍在給自己找補。
要不是他對嬸嬸惡語相向,嬸嬸豈會病發?
用愧疚推動主角闖副本,這個出發點太沒有格局了。
最重要的是,李逍遙作為主角,在整個故事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什麼決定性作用嗎?
薑明的超脫而去是劍聖的功勞
劉晉元臥底到拜月獲悉了吊墜的力量
阿奴唐鈺的犧牲讓大地之力恢複
為了乾掉水魔獸靈兒選擇犧牲
李逍遙呢?好像就是最後給拜月教主的補刀。
最後的結局,李逍遙有一點背離“為大愛犧牲小愛”,說直白點,他沒死。
活著固然會忍受更大的孤獨,可對觀眾來說,活著帶來的衝擊遠沒有死去來的強烈。
所以李元青設計的“李逍遙”結局是在靈兒死去後選擇殉情。
李元青倒是沒覺得李逍遙“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