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當眾問出來呢?
自責的搖搖頭,曾幸華正在猶豫要不要過去道一聲歉。
卻隱約聽見身後傳來一陣科研人員們討論的聲響。
一番仔細聆聽後,曾幸華這才恍然大悟,徹底放下心來。
大家的猜測有理。
王德發教授身為跨介質飛行器的設計者,怎麼可能回答不上來這樣的問題?
原來隻是想讓徐浩這個後輩在大家麵前曆練曆練而已。
搞清楚事情緣由後,曾幸華總算是鬆了口氣。
友好的衝迎麵走來的王德發笑笑,隨後凝神繼續關注台上的情況。
台上。
徐浩沒有過多關注下方眾人的神情,隻是拿起桌上的激光筆。
麵帶微笑的側身看向大屏幕,徑直開口解釋道。
“剛剛曾教授提到了跨介質飛行器各項預設參數太過大膽的問題。”
“需要注意到的是,當今我國雖然還未成功研製出這項武器裝備。”
“但我們的結構兼容設計、水空跨越、新型動力以及自主控製等等技術都已經日漸趨於完善。”
“而且具備十分豐富的多種飛行器研究經驗,在無人機方麵更是已經達到駕輕就熟的地步。”
“在這樣的前提下,現在開展跨介質飛行器的研究在技術上已經並不存在太多的問題。”
“例如我們看到跨介質飛行器的預設續航裡程方麵……”
徐浩手中握著激光筆,時不時的操控大屏幕上展示的文件翻頁。同時深入淺出的根據設計方案內容進行相關問題的闡述。
不僅從多個角度分析並解答了曾幸華剛剛提出的問題。
而且還適當的做出了拓展與補充。
甚至就自己認為的方案中的重難點直接進行了講解。
一並解決了許多人疑惑但還未提出的眾多問題。
一番講解下來。
台下一眾科研人員的臉色從疑惑變得認同,又轉而化作驚喜與高興。
許多人隻覺得自己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先前對跨介質飛行器還有些陌生,甚至觀念都有幾分模糊。
如今經過徐浩的一番分析與講解,不僅解決了疑惑與問題。
甚至對跨介質飛行器的概念都無比清晰起來。
眾人摩拳擦掌,恨不得趁著現在這個勁頭直接正式開始研究工作!
同時,在講解過程中。
大家也意識到徐浩對這跨介質飛行器的設計方案似乎非常的熟悉。
而且從他有理有據的分析與深入淺出的講解來看。
肯定是對科研工作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這樣的素質在徐浩這樣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身上,可謂是難能可貴。
一時間,不少人忍不住連連點頭,小聲的誇讚起來。
“之前隻是聽說過徐院士的名聲,倒是沒想到他以這麼小的年紀,居然能做到這個地步。”
“是啊!許多搞科研大半輩子的人恐怕都沒有徐院士這麼獨到的見解!”
“不過這也側麵反映出王教授所著設計方案的通俗易懂啊,這樣一來咱們的工作也能進行的更加輕鬆!”
“的確如此,徐院士估計也是經過王教授的指點,才能分析的如此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