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攻城準備_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_思兔 

第63章 攻城準備(1 / 1)

次日,清晨的曙光悄然揭開了槐裡城的寧靜。初升的太陽,宛如一顆剛剛熔煉出的金球,緩緩從東方的天際升起,將第一縷金色的陽光灑在槐裡城的每一個角落。

諸葛亮召集眾將到議事廳商議攻打長安城的策略。

眾將都同意兵分四路攻打長安城的策略,而進攻的重點,魏延提出放在西城門,理由是西城門向西就是槐裡城,糧草、輜重、軍械、攻城的設備等運輸極為方便,而其它城門運輸的路途更遠,還有可能被城內的魏軍偷襲。因此,其它三個城門均為佯攻,西城門才是主攻。

薑維建議多帶投石車,因為投石車對城頭的弓箭手和其他守軍的震懾力都很大,有利於我軍攻城。還要征調更多的民夫上山采掘大量的石頭,運輸到城下。

田英提議將庫存的陶罐多運輸一些過來,實在不夠就加大生產力度,陶罐中裝滿火油,由投石車投入城內,然後弓箭手向城內射入火箭,火燒長安城。

馬岱提出多帶一些雲梯,由於長安城城高有三丈五尺(相當於現在的81米左右),故要多帶高於三丈五尺的雲梯,方便士卒順梯往上爬。

彭軒建議帶上衝車。衝車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一般用於衝撞城門。通常擁有八個車輪,高達五層樓,士兵分布在各層。最下層為推動車前進的士卒,上麵四層裝載著攻城的士卒。車內可以放置床弩和諸葛連弩,方便射殺守城的敵軍。

宋淩提議帶上井闌。井闌是一種移動箭樓,常用於居高臨下地向城頭的守軍射擊,井闌一般搭至三層半高,其高度相當於現在的二十米左右。

盧涵提出準備攻城車,攻城車內部裝有粗大的圓木,此圓木又名攻城槌,通過許多士兵的合力操作,猛烈撞擊城門以破壞其結構。為了防止守軍采用火攻和箭矢石頭攻擊攻城車,其車頂裝有堅硬的車棚蓋,並覆蓋有牛皮和鐵板。

洪毅建議調集民夫,用大量的石頭填塞護城河及壕溝,上麵再覆蓋一層土,方便攻城的軍士和攻城設備順利通過。

段旭提議多準備一些弩車,弩車是一種裝有弩弓的戰車,可以通過巨型弩弓彈射巨箭或小石塊來攻擊城頭的守軍。

其他將領有些還提出多準備床弩和諸葛連弩,一旦有敵軍衝出城來發起進攻,可以用床弩和諸葛連弩射殺。

諸葛亮對眾將踴躍獻計獻策表示讚賞,下令專人記錄在冊,然後令人去軍械庫運送過來,缺少的設備則令工匠營趕緊生產。

這些安排妥當後,諸葛亮下令,魏延率本部三萬五千人馬前往東城門外十裡處安營紮寨,準備攻打東城門。

薑維率本部三萬五千人馬前往北城門外十裡處安營紮寨,準備攻打北城門。

馬岱率本部三萬人馬前往南城門十裡處安營紮寨,準備攻打南城門。

諸葛亮親率四萬人馬和田英的十萬人馬合兵一處,攻打西城門,此戰西城門為主攻,其他三個城門都為佯攻,佯攻的目的在於牽製司馬懿的兵力。

魏延、薑維和馬岱分彆抱拳領命而去。

幾天後,攻城設備陸續送達,其中投石車共二百架,西城門分配一百一十架,其它三個城門各三十架。而陶罐和火油的數量無法統計,裝了幾十輛馬車。大部分留在西城門,小部分送往其它三個城門。而火箭也準備得很充足。

雲梯的數量也極多,大部分留在西城門,小部分送往其它三個城門。

衝車準備了六輛,西城門三輛,其它每個城門一輛。之所以西城門準備多一些,是考慮被敵軍破壞後,還有替換的。

井闌由於生產難度大,運輸不方便,隻生產了三個,全部放在西城門外。其生產難度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結構複雜井闌作為一種移動箭樓,需要設計成多層的結構,並且每一層都要能夠承載士卒和武器。這種結構的設計需要精確的計算和考慮材料的承重能力,以確保井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難選井闌的建造需要選擇堅固耐用的材料,如木材、繩索等。同時,還需要考慮材料的獲取和運輸的問題。

三、工藝複雜井闌的製作工藝相對複雜,需要工匠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例如,滑輪、繩索等部件的製作和安裝需要精細的技藝和嚴格的質量控製。

攻城車準備了六輛,西城門三輛,其它每個城門一輛。之所以西城門準備多一些,是考慮被敵軍破壞後,還有替換的。

弩車、床弩和諸葛連弩的數量比較多,大部分留在西城門,小部分送往其它三個城門。投石車所需的巨石已經堆積成山,後麵還有不少正在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

一切準備妥當後,在蜀軍盾牌手和弓箭手的掩護下,上萬民夫用石頭填塞了四個城門的護城河與壕溝的部分區域,形成了一條寬約一丈八尺(相當於現在42米)的道路,上麵再鋪上土,夯實後方便士卒和攻城設備通過。

四個城門的蜀軍正浩浩蕩蕩地向長安城包圍過來,大戰一觸即發。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彆人修煉我模擬,苟到變強殺螻蟻 重生劉協:我開著坦克匡扶漢室 禦獸:我的獸寵,全都是刺客係 逍遙王養成記 反派:重生之軟飯強行喂嘴裡 錦衣衛:開局手刃內奸上司 耕讀人家 快穿年代女配,從末世囤貨開始 隻想安靜當個小地主,結果女帝送娃上門? 沙漠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