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的手記寫得極為詳細。
許多事他沒有親臨現場,但他一直跟在陸知白身邊,可以得到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朱元璋飛快地翻閱,仔細看了倭國風土人情、軍隊情況,還有幾次戰鬥的記錄。
雖然他不全相信這份記錄,但也能看出很多東西。
明軍的實力之強,讓他心中也有些歡喜。
一想到先前日本國王那封國書,朱元璋不禁冷哼一聲。
先前那般狂妄,戰敗之後不一樣要俯首稱臣?
他們國王被稱為天皇,哪怕叫玉皇大帝,也一樣是要臣服的。
至於倭國先前幾十年間的政治鬥爭,朱元璋不是特彆關心,但心中卻警惕。
其他朝廷的滅亡,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當朱元璋看到占領了平安京之後,心中便沒有多少期待了。
然而這時,一行行文字跳入他的眼簾,使他連忙睜大雙眼,將紙張湊近燈火,以手指點,仔細讀著。
“建設明皇恩寺?供奉咱的畫像,供他們朝拜……”
朱元璋眼眸微眯,心中有一絲震動。
這個戰後處理方案,彆說唐勝宗詫異,就連朱元璋也有些意外。
事情還可以這樣辦?
既符合倭國的社會風俗,又可以持續穩定地宣揚大明的國威!
高麗、安南等藩屬國對大明表示忠心,通常有朝貢、請求冊封、使用大明年號、學習文化製度等方式。
但專門建設寺廟並供奉畫像,定期參拜,這還是頭一回。
朱元璋不禁思考起來,這樣做是否有什麼弊端?
又或者,能否在其他藩屬國因地製宜地推廣?
朱元璋略加思索——
倭國既然如此懂事,建設寺廟也是花費不菲,那麼宗主國自然要給一些賞賜。
如此你來我往,感情就會加深。
被周邊的藩屬國得知,他們或許會擔心大明給倭國額外的好處。
若是他們為此爭寵,倒是朱元璋樂意看到的。
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顧慮了。
但明軍這次出征,居然推動了倭國的南北統一,這是何其大的功勞?
朱元璋覺得李文忠說的對,“小人畏威而不懷德”。
要是建起此寺,倭人能夠感念大明的恩情,少一些倭寇擾邊,那便也值了……
……
淩晨三四點,晨星還沒有完全消散。
朱元璋已經起床了。
他背負雙手,在宮中漫步,不久,就來到了三個家夥跪的地方。
淩晨,正是人睡的最熟的時候。
三人也都是東倒西歪,姿勢各異地睡著。
朱元璋溜達到陸知白邊上。
陸知白蜷著身子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朱元璋默默地凝視著他。
這家夥提議建設寺廟,朱元璋是越想越覺得滿意。
考慮這般周到深遠,真不像一個年輕人。
這也是為何在諸多小輩中朱元璋對陸知白格外關注。
就是因為他做事的時候,常常會考慮到皇帝的臉麵和利益。
人又長得好,說話又好聽。
誰能不偏心呢?
但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又覺得這家夥可惡,恃寵而驕!
竟敢攛掇兩個親王違背就藩的命令,私自跑去他國。
那兩個兒子也是傻,讓你去你就去啊?
肯定是打著法不責眾的主意。
老朱越想越是牙癢。
就算有功勞,也不能沒有規矩,其他人如果有樣學樣,那國家亂成什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