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租,都絕對會有二道販子出現。
他做科研,本意並非為了賺大錢,而是文明的進步。
陸知白又將目光轉向學生們,問道
“假設棲霞擁有大量的拖拉機,會帶來哪些後續變化?”
這個問題不算難,許多學生紛紛踴躍回答。
與拖拉機直接相關的,自然是土地、農民與牲口。
耕地效率將大幅提高,糧食得以早早播種。
農民也能從繁重的勞作中解脫出來,擁有更多閒暇。
有時耕地需持續半月有餘,有了機器,這段時間他們便可空閒下來,甚至能前往鎮上打零工,補貼家用。
至於耕牛,其主要用途便是拉車與耕田。
往昔,無力用牛的窮人隻能自行緩慢挖地,或是用人拉犁。
若拖拉機普及,耕牛價格想必會有所下跌。
無力購置機器的窮人,倒是有希望用上耕牛了。
陳佑高聲說道“但外地還沒有拖拉機,牛還是很貴,我們可養牛銷往外地~”
陸知白微笑著肯定“大家所言極是。
那麼,倘若整個大明都普及此類機器,又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農民閒暇後可去打零工,可真有足夠的崗位容納他們嗎?”
眾人聽聞,漸漸陷入沉默,興奮之色逐漸褪去。
陸知白的這一問,將他們拉回了現實。
現實是,大明諸多地方依舊貧困,農民生活依舊困苦,即便想外出做工,機會也寥寥無幾。
陸知白望著他們,輕歎一聲
“有時,科學研究並非是最難的。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將科技推廣後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降至最低……”
就如改良後的紡紗機與織布機,效率固然大幅提升,卻也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
小農社會男耕女織的傳統模式,或將因此瓦解。
以往,許多農婦在家紡布,以此換錢補貼家用。
畢竟農作物一年收成有限,且受天氣影響。
土布雖質量欠佳、價格低廉,但卻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
若織布機廣泛推廣,大量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業布,土布便無人問津。
普通農民家庭恐連買鹽的錢都難以湊齊。
這便如同後世常提及的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技術含量提高,所需的低端勞動力便會減少,導致一些人失業……
總之,工業技術與政策的出現,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麵的,不可能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往往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至……
發展,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裡,有人吃到了紅利,有的人成為了代價。
所以。
現在想要增加大明的許多傳統行業的科技含量,配套的應對措施上,要把一部分農民先改造成技術人員。
手段就是職業技術培訓。
陸知白笑著朝地主和富商招了招手。
這群人正愁眉苦臉的竊竊私語著。
明知道這拖拉機是一個金疙瘩,又不賣給他們。
與他們毫無關係,這著實讓他們心中發癢,很是難受。
而且,就算他們想供應原材料都不行,因為陸知白自己有礦,有的是鋼鐵和煤炭。
至於做機器的維修、養護,他們也不會啊……
有幾個機靈的地主與富商,趕緊蹲在了陸知白旁邊,問道“不知侯爺有什麼吩咐?”
陸知白笑道
“大家不要沮喪,午後咱們去喝茶,談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