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中。
“我記得,當時清明線上紀念烈士的時候,我特意查了資料,還把花獻給了她。她特彆年輕就犧牲了,真的讓人好心疼。”
一個戴眼鏡的女孩說。
隨著名字一個個念出來,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也緩緩落入眾人耳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王傾軍……”一個學生突然驚呼出聲。
他眼中滿是激動,“天哪,是王將軍!曆史書上有他,那張照片,簡直太帥了!我還特意在假期跑去參觀了他的博物館。”
華國的人口基數大,總有人能記得烈士的名字。
直播間正在觀看直播的觀眾們經過大家的科普,肅然起敬起來。
【都是烈士啊,向烈士致敬!】
【我好像能猜到節目組要乾什麼了,為這些烈士舉行一場祭祀】
【勿忘國恥,我剛剛看了最小的烈士才八歲,本來是跟著爸爸去逃難的,爸爸死了,他直接參軍了】
【真好啊,這不比今年春晚有意義】
【樓上,明明這麼嚴肅,我都哭了,你讓我直接笑岔氣了】
但同時也有人質疑【祭祀英雄什麼時候不可以祭祀,為什麼會選到現在,真不是官方為了討好術士用英雄作秀吧】
【如果英雄的死可以拿來作秀,可以拿來當成炒作賺噱頭的籌碼,那這個國家也太悲哀了】
【下架,必須下架,我爺爺就是英烈中的一員,我真的不能接受他出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
對於網上這些討伐聲,官方並不在意,因為很快,他們就會知道臉有多疼。
在名單宣讀完畢後,直播中的鏡頭突然拉近祭壇,讓眾人看清了祭壇上的東西
有破損的鏡框,有樸素的木簪,半張報紙,有吃剩的半個核桃,更有染血的半根布頭,很多很多密密麻麻
先前離得遠,看不太清,直到近了,才能仔細看到這些老舊的東西。
眾人心中此時都有個疑惑,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旁白在此時解答“大家應該都很好奇,這些物件的來曆。其實,這很好猜,這是我上麵宣讀烈士們的遺物,一千個姓名,一千件遺物。”
“破損的眼鏡是韓來娣烈士遺物,在她長達二十年的潛伏間諜生涯中,這支眼鏡陪伴她走過那一段艱難的歲月,後來,潛伏暴露,韓來娣飲彈而亡。”
“香山晚報是李春山烈士的遺物,但又不單純是李春山的遺物,香山晚報是由李春山牽頭,還有龍天章、賀峻奇等二十九位有識之士創刊。香山晚報隻存活了半年,半年後停刊,主創人與二十九位兄弟姊妹共赴戰場,後陸續陣亡。”
“半個核桃是王狗娃烈士的遺物,這枚核桃是王狗娃烈士隨軍前,其妻贈予他的,數日後,陣亡。”
“……”
一個一個遺物的故事被揭露,一千餘件,卻沒人覺得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