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_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 > 第76章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76章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1 / 2)

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一)《關聖敗走麥城歎》

沔水激戰勢未休,公明關羽決恩仇。

陰陽變幻局中演,命運沉浮眼底收。

剛柔相濟謀韜略,時位無常歎敗憂。

周易哲思透今古,英雄末路恨難留。

(二)詮釋

詩的首聯“沔水激戰勢未休,公明關羽決恩仇”,描繪了徐晃與關羽在沔水的激烈戰鬥,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恩怨情仇。

頷聯“陰陽變幻局中演,命運沉浮眼底收”,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變幻的觀念,暗示著戰爭局勢的變化以及人物命運的起伏。

頸聯“剛柔相濟謀韜略,時位無常歎敗憂”,表達了在這場戰鬥中,剛柔相濟的謀略運用以及時位無常帶來的失敗和憂慮。

尾聯“周易哲思透今古,英雄末路恨難留”,指出周易哲學的思想貫穿古今,而關羽這位英雄在末路時的遺憾和憤恨也令人難以釋懷。

整首詩以周易哲學為視角,深入剖析了“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這一曆史事件,展現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悲劇色彩。

(三)《三國演義》第76回名為“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以下是其梗概、主題、情節、經典詩句及相關典故

1梗概

曹操派徐晃去戰關羽,徐晃在沔水與關平交戰,用計使關平大敗。關羽親自出戰徐晃,因手臂受傷未愈且年事已高,最終不敵徐晃敗下陣來。此時,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成功,關羽後方失守。荊州兵大亂,關羽腹背受敵,無奈之下隻得率領殘部退往麥城。

在麥城,關羽盼望著救兵,但劉封、孟達因對關羽平日的驕縱不滿,拒絕出兵救援。諸葛瑾前來勸降關羽,被關羽嚴詞拒絕。孫權請呂範占卜關羽的命運,呂範卜得卦象顯示關羽必敗。

2主題

這一回主要體現了戰爭的殘酷與局勢的瞬息萬變。關羽作為威震華夏的名將,因一時的疏忽和東吳的背盟,陷入絕境,展現了命運的無常。同時,也反映出在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利益不擇手段,以及忠誠、義氣、背叛等多種人性的交織。

3情節

徐晃戰關平徐晃受曹操之命與關平交戰,利用計謀讓關平以為城中起火,在其慌亂回救時趁機進攻,關平戰敗。

關羽戰徐晃關羽對徐晃前來挑戰感到憤怒,認為徐晃不念舊情。徐晃則表示各為其主,二人交戰,關羽因傷勢未愈難以抵擋徐晃的攻勢。

荊州失守呂蒙采用白衣渡江之計,神不知鬼不覺地奪取了荊州。關羽得知荊州失陷後,又氣又急,瘡口迸裂。

麥城被困關羽退至麥城,孤立無援,盼不到救兵。諸葛瑾勸降,關羽寧死不降。

呂範占卜孫權讓呂範占卜關羽的命運,呂範卜得《地水師卦》,卦象顯示敵人遠奔,但玄武臨應,主暗昧不明,且此卦為歸魂卦,預示關羽難以逃脫。

4經典詩句關羽在麵對諸葛瑾的勸降時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這句話體現了關羽的忠義和氣節,即使麵臨生死絕境,也絕不背叛劉備,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

5典故

白衣渡江這是呂蒙策劃的奇襲荊州的計策。呂蒙讓士兵扮作商人,穿著白衣渡江,騙過了荊州的守軍,從而順利奪取荊州。此典故成為了軍事史上奇襲戰的經典案例,也體現了呂蒙的智謀和果斷。

呂範占卜呂範作為東吳的重臣和易學家,為孫權占卜關羽的命運,這一情節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占卜的迷信和重視。在《三國演義》中,占卜等神秘元素經常被用來預示人物的命運和戰爭的勝負。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三國演義》第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是一段充滿悲劇色彩且極具震撼力的情節。在這段故事中,關羽這位英雄豪傑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而深入挖掘其中的周易哲學元素,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曆史事件的內涵與意義。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在徐公明大戰沔水這一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到陰陽的對立與平衡。

徐晃與關羽的對戰,便是陰陽力量的直接碰撞。徐晃代表著陽剛之力,他的勇猛和果斷在戰場上展現得淋漓儘致;而關羽,儘管身受重傷,但他所體現出的堅韌與不屈,也是一種陽剛之氣的體現。然而,關羽的傷勢未愈,這又體現了陰的一麵。這種陰陽的交織與對抗,使得戰鬥更加激烈和複雜。

同時,關羽的敗走麥城,也可以看作是陰陽失衡的結果。他在荊州的勢力過於強大,引起了東吳的忌憚,這是陽盛的表現。而東吳的背盟和呂蒙的奇襲,則是陰的力量在暗中湧動。當陰陽失衡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發局勢的劇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變化是周易哲學的核心觀念之一。事物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沒有永恒不變的狀態。在關雲長敗走麥城的過程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變化的力量。

關羽原本威震華夏,聲名遠播,但隨著局勢的變化,他逐漸陷入了困境。東吳的背盟、荊州的失守,這些都是他始料未及的變化。而他在麵對這些變化時,未能及時調整策略,適應新的形勢,這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之相對應的是,東吳方麵則善於把握變化的時機。呂蒙的白衣渡江之計,正是利用了關羽對形勢變化的疏忽,出其不意地奪取了荊州。這種對變化的敏銳洞察和果斷行動,使得東吳在這場爭鬥中占據了主動。

剛柔並濟是周易哲學的又一重要原則。在這場戰鬥中,徐晃的勇猛和關羽的堅韌,都體現了剛的一麵;而呂蒙的計策和東吳的謀略,則體現了柔的一麵。

關羽在戰鬥中表現出的剛強,是他性格的突出特點。他不畏強敵,勇往直前,即使麵對徐晃的挑戰,也毫不退縮。然而,他在處理與東吳的關係時,卻顯得過於剛硬,缺乏一定的靈活性。這使得他在麵對東吳的陰謀時,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最新小说: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 騙男孩子睡覺的100種方法 雪上壓霜 夫君,饒命啊 憨憨和呆呆 爺,王妃又改嫁了 正想穿越現代去致富,我重生了 超級抽獎係統 通天雷武神 糟糕!不小心懷了倆鳳凰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