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浸而長,悅而順,剛中而應
大道以正,天之道也。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省身則自知,戒欲則無縛。
風雨不改淩雲誌,振衣濯足展胸襟。
大事要靜,急事要緩,難事要變,爛事要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專心致誌,才能收獲充沛的人生。
聽了老同學趙明局長的話,張學峰陷入了沉思,事情明擺著,“結果就是成功,而不是失敗。”
這是必須要正確麵對的問題,如果這時候要急於求成,心態就容易失衡,動作就容易變形,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過猶不及。
很多事情,都不是能一下子就做好的,必須付出堅實的努力,才有可能看見回報,踏實做好每個環節,必須有一個好的方案流程,更容易如願以償。
性格使然,張學峰是個善於幫助彆人的人。隻要彆人有求於他,從不知退縮,也不知畏懼,也就是常人所說的“死要麵子,活受罪”。
有時“恨不得把心掏出來”,以此來表白自己的真心實意,悠悠我心,君思我也思。
聽趙明說的有道理,在現實的中國社會,特彆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從政者,都明白領導交侍安排的事,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從此你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就“一落千丈”,那麼你的官場仕途基本上也就是“拜拜”了。
趙明“眼巴巴”地看著張學峰,是一種期待,更是一種信任。人與人之間,有來有往才是最好的狀態。成全他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成就自己。
“來,趙局長,兄弟倆乾一盅。”張學峰端起酒杯對著趙明說道。
“好,乾一盅。”趙明回應著。
趙明知道張學峰能夠放下自己,去關注他的需求,代表著張學峰有著足夠強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
這不僅讓趙明感受到來自張學峰的支持信號,也會讓他們之間彼此關係更加堅固。
張學峰首先想到米仁義米爺,在北京他與米仁義相處的時間長且友誼深,可以說相互之間無話不聊。相對於彆人來說,交情還沒有達到,能求人辦事的程度。
隻有去找米爺,隻有把這“注”賭在米爺身上,通過他再去想辦法,因為他路子野,關係多,人脈廣……也許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了這種思路,仿佛豁然開朗,一掃開始時的茫然之態。
張學峰說道,“我也隻能試試,不敢打“保證”一定能成功。”
“一個人必須要有野心才能成功,但野心從不是激昂的情緒,也不是一時興起的口號,而是內心深處的精進和自律。”
趙明點點頭,驚喜地問道,“你有辦法了,說出來聽聽。”
張學峰搖搖頭,又點點頭。
趙明不“明”就理,摸不著頭腦。
張學峰是位不善言辭的人,但是位熱心腸的人,有一份力能出十份力的人。
最怕看見彆人為難和痛苦無助的樣子,所以在“江湖”裡是有名的“及時雨”,由於地位與能力的限製,不敢張揚,隻做力所能及的事。
張學峰望著趙明說道,“這事急不得,咱得合計合計,有一個萬全之策。”
“比如怎樣找到這位領導?”
“這位領導喜歡什麼?”
“這位領導平時的工作習慣及他結交的圈子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