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可是八裡溝公社的聯防隊啊,怎麼可能向一個合作社低頭?
再說,那是羅山縣的地方,林正軍的關係人脈大多正縣城,也管不到他啊!
“那更不可能,讓人家還魚,比打臉還狠,這是照著他們的臉拿腳狂踹啊!”林秉德搖頭歎息道。
“那我不管!”林正軍道“反正他們要是不這樣,我就搞事情!”
“正軍,算了吧!”
林秉德一陣頭大,高血壓差點犯了,為難道“這件事,我出麵不行,徐治功出麵也不行,非得白縣長發話才可能性,可是幾十塊錢的事兒,驚動白縣長合適嗎?”
“誰說我要驚動白縣長了,我自己有辦法!”林正軍丟下一句話,騎著自行車回家去了。
……
晚上,一番酣暢淋漓的大戰之後。
唐曉芙披上棉襖,來到書桌前,拿起一疊稿紙,道“正軍,《牧馬人》劇本我完稿了。你來看看!”
林正軍仔細地看完,由衷地讚道“娘子真是妙筆生花,我感覺沒問題,可以寄給上影廠了!”
“那好,明天我們去縣城郵局寄信吧!”
唐曉芙笑道“正好,我們也好去大姐的飯館裡看看,前段時間太忙,開業我都沒去看一眼,總覺得有點失禮的!”
“嗯,到時候嘗一嘗大姐的豬雜湯,基本和首都的鹵煮一個味道。”林正軍笑道。
“那敢情好啊!”
唐曉芙眼神雀躍,笑道“我挺喜歡吃鹵煮的,隻是上次回燕京,非常匆忙,我都沒有嘗一口!”
林正軍來到書桌前,放下稿子,突然一拍腦袋,道“差點忘了,我還要弄死那幫聯防隊員呢!”
說著,他拿起紙筆,攤開稿紙,就寫下了題目,“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
寫完題目,他抬頭思忖片刻,立刻奮筆疾書。
那當真是文思如潮湧,靈感如尿崩。
另外一個時空的1980年5月。
發行量超過101novel.com0萬冊的《中國青年》雜誌,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曉"、充滿青年人困惑的長信,並首次提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彆人"的倫理命題。
最後感歎:"人生的路嗬,怎麼越走越窄……"
潘曉的原本文章,色調非常灰暗,講述自己遭遇的種種不公和挫折,仿佛下一刻就要自殺那種!
但在當時,卻非常受讀者歡迎。
在漫長的幾十年,隻講集體,不講個人利益。
但隨著改革開放,人的價值,人們的自我意識開始漸漸複蘇。
再加上城市青年上山下鄉,農村青年被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沒有進城的機會,人均一肚子怨氣!
因此,文章獲得了讀者們的強烈共鳴!
一場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全國範圍內的"潘曉討論——人為什麼要活著"就此引發,共有6萬多人來信參與討論。
這個事件後來被稱之為"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初戀”。
30年後,又有一條消息爆出來,"潘曉"實際是當時兩個青年黃曉菊和潘禕的名字拚合而成。
林正軍當然也寫了點特殊十年的灰暗和不公,但重點放在新時期自己搞集體合作社又受挫……
起這個名字,主要就是玩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