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典範_中國人,上下五千年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中國人,上下五千年 > 第71章 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典範

第71章 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典範(1 / 2)

在中國漫長而璀璨的曆史長河中,三國時期猶如一顆耀眼的星辰,閃耀著英雄的光芒,激蕩著智慧的波瀾。那是一個戰火紛飛、風雲變幻的時代,無數豪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縱橫馳騁,為了理想與抱負,為了權力與榮耀,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角逐。

在這亂世之中,劉備以其仁德之名,如同一股清流,在眾多梟雄中獨樹一幟。他出身貧寒,卻胸懷大誌,心係天下蒼生,立誌拯救黎民於水火,恢複漢室的輝煌。然而,在那個群雄逐鹿、弱肉強食的殘酷時代,僅僅依靠仁德是難以實現宏偉目標的。他深知,要在這亂世中立足,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必須有睿智之士為其出謀劃策,運籌帷幄。

於是,劉備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求賢之路,四處尋覓能夠助他一臂之力的賢才。他的目光穿越了戰火硝煙,越過了山川險阻,渴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顆能為他指引方向的璀璨之星。

就在劉備苦苦追尋之際,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入他的耳中。隆中有一位名叫諸葛亮的智者,此人天賦異稟,才華橫溢,胸藏濟世之才,腹有韜略萬千。然而,他卻選擇隱居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劉備聞此,大喜過望,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堅信,這位諸葛亮先生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能輔佐他成就大業的不二人選。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決定親自前往隆中,拜訪這位神秘的智者,這便是那傳頌千古的“三顧茅廬”的開篇。

一顧茅廬,劉備懷著滿心的期待,帶著關羽、張飛這兩位生死與共的兄弟,踏上了前往隆中的征程。一路上,劉備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曙光,期待著與諸葛亮的會麵能為他的事業帶來轉機。

當他們終於抵達隆中,眼前所見卻是一間簡陋的草廬,周圍是寧靜的山林,透著一種遠離塵囂的清幽。然而,他們並沒有見到諸葛亮本人,隻有一個機靈的童子在門前打掃。

劉備趕忙上前詢問,童子告知他們,先生外出遊玩,不知何時歸來。這一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劉備心中剛剛燃起的熱情。但他並未因此而氣餒,失望之色在他臉上稍縱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堅定的決心。

劉備深知,要請得這樣的大賢出山,並非易事。他恭敬地留下一封信,在信中,他用誠懇而真摯的言辭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求賢若渴的誠意。他希望諸葛亮在歸來看到這封信後,能夠感受到他的真心實意,願意出山相助。

離開隆中後,劉備回到駐地,日子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天天過去。他的心時刻牽掛著隆中,盼望著諸葛亮早日歸來。白天,他處理政務時,心思常常飄向那片山林;夜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海中浮現的都是與諸葛亮相見的場景。

關羽和張飛對於劉備如此執著地拜訪一個默默無聞的書生,起初頗為不解,甚至有些不滿。在他們看來,劉備身為一方諸侯,身份尊貴,不應該如此屈尊降貴地去求訪一個尚未展露名聲的人。

關羽生性穩重,雖未明言反對,但心中也認為此舉有些過於謙卑。而張飛則是個急性子,他直言不諱地說道“哥哥,您貴為一方之主,何必為了一個書生如此勞心費力?我們有自己的兵馬和實力,難道還怕打不下天下?”

劉備聽了,臉色一正,嚴肅地說道“二弟、三弟,你們有所不知。如今這亂世,單憑武力是難以成就大業的。我們需要有智謀之士為我們規劃方略,指明道路。諸葛亮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若能得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吾得孔明,如魚得水也。”

關羽和張飛見劉備心意已決,且言辭懇切,也不再多說什麼,但心中仍存有疑慮。

不久之後,劉備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再次踏上了前往隆中的路途,這便是二顧茅廬。一路上,劉備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次能夠見到諸葛亮。

然而,命運似乎又一次與他開了個玩笑。當他們到達時,諸葛亮依舊不在家,這次見到的是他的弟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劉備,兄長外出訪友,歸期未定。

劉備的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失落,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再次留下一封信,信中的言辭更加懇切,表達了自己的誠意和決心。在信裡,劉備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誌向和當前所麵臨的困境,他寫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這封信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劉備對恢複漢室的堅定信念,以及對諸葛亮的殷切期待,希望他能為自己指點迷津,共圖大業。

兩次拜訪都未能見到諸葛亮,這讓劉備身邊的人都開始勸他放棄,認為諸葛亮或許隻是徒有虛名,不值得如此大費周章。但劉備不為所動,他堅信自己的判斷,認定諸葛亮就是那個能助他成就大業的關鍵人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等待諸葛亮歸來的日子裡,劉備一麵整頓軍務,一麵關注民生,他的仁德之名在百姓中傳頌得更加廣泛。同時,他也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策略和行動,思考如何在未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終於,劉備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他都要再次前往隆中,哪怕隻有一絲希望,他也要見到諸葛亮。這一次,他的誠意似乎感動了上蒼。

當劉備第三次來到草廬時,諸葛亮正在家中睡覺。劉備深知不能打擾先生休息,他示意關羽和張飛安靜等候,自己則恭敬地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待。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關羽和張飛漸漸失去了耐心,張飛幾次想要衝進屋內叫醒諸葛亮,都被劉備嚴厲製止。劉備的目光始終堅定地注視著草廬的門,心中充滿了期待。

終於,諸葛亮醒來,劉備這才恭敬地走進草廬,與諸葛亮進行了那場載入史冊的交談。

在交談中,諸葛亮目光深邃,神情淡定,他仔細地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他指出,曹操擁兵自重,占據北方,勢力強大,且其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不可與之正麵交鋒。孫權占據江東,曆經三代經營,根基穩固,民心歸附,隻能作為盟友,而不可圖之。

而劉備要想成就大業,必須先占據荊州和益州這兩塊戰略要地。荊州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是兵家必爭之地。益州地勢險要,資源豐富,沃野千裡,民殷國富。

若能占據此二地,對內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擴充軍備,招攬人才;對外聯合孫權,共抗曹操,待時機成熟,便可出兵中原,興複漢室。

諸葛亮的這一番分析,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劉備心中的迷霧,讓他對未來的道路有了清晰的規劃。劉備對諸葛亮的智謀佩服得投地,他誠懇地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他看到了劉備的仁德之心和堅定信念,也感受到了他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他深知,跟隨劉備,或許會麵臨無數的艱難險阻,但這也是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的絕佳機會。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諸葛亮決定跟隨劉備,為他出謀劃策,共圖天下。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四方,人們對劉備的求賢若渴和諸葛亮的才智謀略都讚歎不已。

從此,劉備如魚得水,事業蒸蒸日上。諸葛亮為劉備製定了一係列詳細的發展計劃,首先是鞏固在荊州的勢力。

荊州,這片土地富饒,人口眾多,但也充滿了各種勢力的角逐。諸葛亮建議劉備廣施仁德,安撫民心,同時加強軍事防禦,以防曹操和孫權的覬覦。

劉備親自走訪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開倉賑濟,減輕賦稅。他的仁德之舉贏得了荊州百姓的衷心擁護,許多有誌之士紛紛前來投奔。

在軍事上,劉備積極整軍備戰,招募新兵,訓練士卒。諸葛亮則為軍隊製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和戰術策略,使劉備的軍隊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諸葛亮還派遣使者與孫權結盟。孫權在江東擁有強大的勢力,但也麵臨著曹操的威脅。諸葛亮深知,聯合孫權對抗曹操是當前局勢下的明智選擇。

使者帶著劉備的誠意和諸葛亮的謀略前往江東,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聯盟協議。這一聯盟為劉備在荊州的發展了有力的保障,也為日後的戰略布局奠定了基礎。



最新小说: 燈滅:第一夜【九尾神狐】 星盜聯盟 快穿:軟糯宿主開局就被騙親親 追夫也進火葬場 被分家後我們家的日子扶搖直上 我被冤殺後,係統黑化了 晚庭深 哥布林醜,聖女倒貼是怎麼回事 丹絕寰宇 紅樓夢新編白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