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隻是趙崢在心裡想想的。
五代十國的黑暗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趙崢也不想大唐的百姓再次遭受如此的黑暗動亂。
趙匡胤之所以在皇帝中排名還可以,不就是因為他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嗎?
不然憑什麼呢?憑他隻能算割據?
還是憑他沒收回燕雲十六州?
史書評價是革五代之暴,罷諸侯之兵。
這個評價相當之高!
(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下五代十國兵權有多難收,杯酒釋兵權這個許多學者已經考證過了,就是個虛構的故事,五代十國的兵權不是說把軍頭將軍收服了就算的!唐代藩鎮之亂在兵而不在將。)
趙崢突然有了一個餿主意。
“我還有一策就是對外擴張,隻要打下的來的土地足夠多,也不怕沒土地分。這樣總歸可以延緩均田製的崩潰了吧?”
為什麼說是餿主意?因為趙崢把主意打到印度去了。
前文還有看官老爺說為什麼不去占據印度,那麼大的耕地麵積。
首先明確一點。
真正適合耕種的平原就隻有溫帶平原。
好開發且適合耕種的好地方已經被老祖宗篩選出來了。
華北平原就不多介紹。
比如長江中下遊平原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開始開發了。
如屈家嶺文化、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等。(看到石家河文化就想到了逆天國寶幫)
至於東北平原,以前這裡可不是糧倉而是北大荒。
這裡冬季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夏季多雨,加上土壤鹽堿化沼澤化的問題,開發難度極高。
如果真的好開發,趙崢相信肯定留不到新中國時期才去開發的。
至於印度,看起來很好對吧。
降水充沛,一年三熟,恒河平原與印度河平原有153萬平方公裡。占據世界耕地麵積第二。
但是實際上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雨季旱季分明。
35月為熱季,高溫乾旱,11月到次年2月為涼季,氣候乾旱,但氣溫宜人。
雨季為每年的610月,降水卻能達到全年的80。
旱季積蓄的肥力還沒來得及被作物吸收就被雨水衝刷掉了。
所以一年三熟就是個偽命題,它隻是個理論上的東西。
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一熟,隻有靠近河流灌溉便利的區域可以做到一年兩熟。
如果印度那麼大的耕種麵積能做到一年三熟,印度就不會是重度饑餓國家!
根據101novel.com15年普查結果,印度約19億處於重度饑餓狀態,占據全球饑餓人口25。
也就是說每四個饑餓的災民就有一個印度人!
另外,印度高溫熱死人的新聞想必大家沒少看到吧?還有洪水災害。
所謂的印度平原與大唐的平原相比,那簡直就是煉獄。
那個地方的好東西可能是象牙、香料,彆的都不值一提。
真正的好地方——米粒堅那片地方!
趙崢很討厭這個強盜國家,隻能說這幫罪犯的後裔運氣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