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你若是問我的意見,其實我也不讚同重啟熙寧變法。”
聽完趙煦的言論,王行之開口回應。
“為何?”
趙煦沒有生氣,而是好奇的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解釋道“半山先生所主導的熙寧變法,其中確實有不少好的政策。
在民生方麵,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都是不錯的政策,隻要實行下去,定然能富國強民。
在軍事方麵,將兵法、裁軍法、軍器械法,都是不錯的條例,隻要完善,定然能讓我大宋兵戈強盛。”
“那既然都是好政策,為何不能變法。”趙煦來了興致,好奇的問道。
“官家,臣若說了,請恕臣無罪。”
王行之拱手行禮,心頭有些緊張。
“朕恕你無罪。”趙煦甩手,果斷答應。
王行之壓下心頭的緊張感,繼續說道“官家,其實這些政策,不能很好的實行下去,與我朝的製度有很大的關係。”
“說說。”趙煦皺眉道。
王行之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第一,我朝以文禦武,太祖曾言善待文人,太宗、仁宗與士大夫共天下,因此從宋初開始,文人就占據了主導地位,甚至於軍隊也由文人在掌控。”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以一個什麼不懂的文人,去指揮打仗,怎麼能贏?”
“文武就好比兩條腿,我宋嚴重偏科,猶如瘸子一般,這種局麵不改善,即使官家變法強兵,沒有好的統帥,也是輸多勝少。”
“第二,是我朝的官員製度過於繁瑣,比如一個五品文官,在其頭上,就會有好幾個散官頭銜,而每個頭銜上都會有俸祿,這種支出完全就沒有必要。”
“這種情況,還是在神宗改製之後,才稍微緩解了一些。”
“隻不過,官員的頭銜依舊繁瑣,而這些個虛銜對文武官員,都十分有好處,官家若是想變法取消,那麼文武鐵定會反對。”
“第三,方田均稅法,現在我大宋的田產大都掌控在文臣武將以及士族大紳手中,官家一旦變法,就肯定會觸動他們的利益,半山先生當年強行推行,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所以才會失敗。”
“官家若是強行推行,那麼依舊會如同半山先生一般,注定失敗。”
嘭——
聽到這裡,趙煦一巴掌拍在石桌上,恨聲道“難道,我們就什麼也不做,任由大宋糜爛下去,最終走向滅亡。”
王行之嚇了一哆嗦,閉口不言。
林原與劉成恩回頭看了一眼,不動聲色的遠離了幾分涼亭。
“行之兄,朕知你有辦法,與朕說說。”
過了好一會,趙煦平靜下來,熱切的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官家,辦法確實有,但需要一步一步來。”
“什麼辦法,怎麼做?”
聞言,宋煦眼睛發亮,他問王行之也是死馬當作活馬醫,沒想到王行之真有辦法。
王行之麵色一正,嚴肅道“第一,官家必須先掌軍,從樞密院手中收攏一部分權利,隻要手中有了軍隊,在安全上能得到絕對的保障,說話才能硬氣。”
“第二,提高武人的地位,隻有武人地位提高,文人才不能一家獨大,朝堂上有了製衡,文人才不敢那麼放肆。”
“第三,提高自身威望,官家威望隻要到了太祖的程度,那麼在軍隊的輔助下,想要變法,輕而易舉。”
趙煦皺眉沉思了一會,說道“掌軍這件事,朕已經在籌謀。”
“不過,你說的提高武人地位,恐怕那些士大夫會反對,很難完成。”
“至於提高威望,甚至堪比太祖,這就有些難了,太祖結束五代亂國,開創大宋,哪怕是仁宗皇帝,在威望上也趕不上太祖。”
王行之道“其實提高武人地位不難,以軍功封爵,撤除三衙,分權於兵部,最後撤樞密院,設立五軍都督府,由陛下直接掌控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