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趙煦抬眸看了眼百官,朗聲道“此次能這麼快了結兩案,除了蔡卿與狀元郎領導有方之外,其餘跟隨之人也應當有賞。”
眾人一聽,不少將軍都露出興奮的神色,這次行動,他們家中都有人參與。
說到這裡,趙煦突然停下,抬眼看向王行之,詢問道“王愛卿,兩案由你主導,你認為應當如何賞賜?”
“回稟陛下,此次與臣探案共八十三人,他們無一不是軍中良才,臣誅殺山匪,擒拿采花與滅門兩賊,這八十三人功不可沒,臣以為應當重賞。”王行之出列,拱手行禮。
有子弟參與行動的家族,個個麵露感激,畢竟王行之一番話,可比什麼都要重要。
而蘇澈等人,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總感覺有什麼陰謀籠罩在其中,但又說不出來,哪裡不對。
趙煦抬眼,麵露威嚴,朗聲開口“王卿所言甚是,采花與滅門兩賊,折騰京師數月之久,此前,禁軍數千人都未曾將其捉拿。”
“但卻被王卿攜八十三人擒殺,甚至還消滅了數百山匪,這足以可見,八十三人應是難得的猛士。”
“正好,天武、龍衛這次失職重大,實不堪禁軍之名,朕決定以王卿所完善之將兵之法,以兩軍為實驗,召八十三猛士為將,重組兩軍,以衛京師。”
眾人一聽,此時哪裡還不明白,蔡卞與王行之的賞賜算個屁,現在這才是真正的大地震。
王行之殿試的將兵之法,不少人都拜讀過,知道其中的變革,但這完全就是武人的福利,趙煦一旦使用,武人的地位立馬就能提高,要是這法子起效,再立下一些功勳,武人的地位搞不好能與文人持平。
“還請陛下實行新法,以強我大宋禁軍。”
武將十分激動,個個雙目赤紅,紛紛出列,拱手行禮。
“陛下不可……”
“陛下,唐末之亂可才過去百年……”
“陛下,自古以來……”
……
武將一出,文人就坐不住了,一個個引經據典,就是要壓住武將崛起。
就章淳等支持變法的人,也齊齊跳了出來,畢竟王行之所言之將兵法,不單單是強軍改革,裡麵還涉及到統軍與官職,這完全就是撬動了所有文人的利益。
若是這種局麵真的被打破,那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句話,會逐漸被磨滅。
韓琦曾言的【東華門外唱名,才是好兒郎】,也會成為一句千古笑話。
這一下,整個朝堂亂成一鍋粥,王行之老老實實的後退,壓根不敢去摻和,畢竟趙煦提出的將兵法是他所寫,這時候要是去摻和,鐵定成為所有文人的公敵。
趙煦也被吵得不耐煩,當即一拍桌案,嘭的一聲,嚇住了所有人,眾人也齊齊閉上嘴巴,老實的俯首在地。
趙煦嗬斥道“諸位都乃我大宋棟梁,怎可如坊間小販,在此饒舌,成何體統。”
“陛下,強兵固然沒錯,但還望官家謹記,五代之亂。”
章淳麵色嚴肅,極為慎重,他雖然支持變法,但並不是想提高武人地位,削弱文人地位。
“陛下,章大人所言甚是,武人之亂近在眼前,陛下請三思而後行。”
關乎文人地位,呂大防此時也不再攻訐章淳,與章淳統一了陣線。
緊隨著曾布等人、蘇澈等人,總而言之,整個朝堂,除了王行之以外,所有文人全部統一戰線。
趙煦臉色發黑,此時此刻他終於體會到,王行之當初為何會建議,不能完全施行新的將兵之法了。
同時,對於章淳等人,他也算是看得明白了,心裡有些後悔將這些人召回中樞了。
砰砰——
看到眾人的狀態,趙煦大力連續拍打了幾下桌案,抬眸冷視,怒喝出聲。
“爾等,鬨夠沒有。”
“陛下恕罪。”
眾人嚇了一跳,再度俯首。
“看樣子,隻能按照王行之的法子來辦了。”
趙煦看了眼眾人,心中暗自歎了口氣,隨後收拾好心情,朗聲道“各位卿家,朕所施行的將兵法,是根據狀元郎所書修改,並不是完全謄用。”
“官家所言,臣等自然相信,但還望官家說出所改,讓臣等參考一番。”
呂大防拱手,朗聲開口。
章淳等人也齊齊看向趙煦,目的不言而喻,趙煦隻要說的不順心,他們就立刻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