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安挎著包順著前門大街又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了廣和堂的招牌。鋪子門麵不大,門口掛著一塊褪色的布簾,隨風輕輕擺動。
走進鋪子,牆壁四周擺滿了木質藥櫃,一格一格密密麻麻。(前門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101novel.com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眾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本書統稱為前門大街,省的後麵又改。)
師兄李天順從櫃台後抬起頭,驚喜道“平安!幾時來的京城?我爹娘身體還好吧?”
“下午剛到,師父師娘身體好著呢。我這次進城買些書,順便來看看師兄。”劉平安也高興的說著
“這幾天先彆回去了,好好逛逛北平城。等你嫂子回來,咱們一起去吃全聚德。”說著,李天順帶著劉平安參觀了鋪子,倆人坐在鋪子的一角,泡上一壺茶又聊起了醫術。
“李掌櫃,快看看小女怎麼回事?下午回到家就一直發愣,就像缺了魂一樣。”門簾被掀開,中年男領著一個發呆的小女孩走了進來。
“陳老板彆著急,讓雪茹先坐下。”這個陳老板扶著閨女坐在凳子上。
“平安,你過來。陳老板,這是我爹的關門弟子,醫術比我好,讓他來診斷下。”李天順介紹著說道。
“那敢情好,麻煩小兄弟了。”陳老板拱著手客氣說道。
劉平安給這個叫雪茹的小姑娘號了號脈,又撐開眼皮看了看說道“應該是被嚇著驚風了,等下我用針灸推拿一下,在開一劑羚角鉤藤湯,喝完藥睡一覺就沒事了。”
說著劉平安從挎包裡拿出金針開始針灸,針灸完又推拿了一陣,小姑娘的眼神漸漸恢複了神采。李天順也抓好了藥,陳老板付完診金離去。
“平安,你多留些日子,在這裡坐堂吧,你現在正是需要大量累積經驗的時候。”李天順笑著說道
“行,聽師兄安排。”
“我寫封信明天讓人捎回李家莊,省的老爺子擔心。等你嫂子下課回來,讓她在收拾出一間房出來。”李天順放下手中茶杯。
接著又說道“平安你如果買書的話,讓誌文帶著你去琉璃廠的文奎堂和來薰閣瞧瞧。”
這兩個地方在民國時期,一般是文人買書的首選之地。
文奎堂始建於光緒七年(1881年),創建人王雲端,河北束鹿人,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舊書籍為業的老字號書肆。(建國後由福隆寺街遷到西琉璃廠,本書提前遷移)。
來薰閣開業於清鹹豐年間,當時是個古琴店,經營不善轉租與他人,後來來薰閣陳氏本族後人陳質卿又將來薰閣贖了回來,並在民國元年(1912年),開辦了來薰閣書店。
“誌文,誌文出來下。”李天順對著店鋪的後門喊道。
李天順的這個鋪子是臨街倒座房改建而來,穿過店鋪後門就是院子,兩邊是東西廂房,中間是三間正房,整體占地兩百平方左右。
李誌文腰間係著圍裙,手裡還拿著切好的鹿茸,從東廂房走了出來“爹,什麼事兒?”
“哎呦喂!平安你也來北平了。”走進來的李誌文看到劉平安高興的說道
“啪~”
“沒規矩,平安是你喊的嗎?在小也是你師叔。”李天順一巴掌打在李誌文的後腦勺說道
“小師叔!”李誌文不甘情願的又喊了一聲,看的劉平安直樂。
“等下陪你師叔去趟琉璃廠,他要買些書,然後你們就去全聚德,晚上給你師叔接風。”李天順對著李誌文吩咐著。
“好嘞!爹,您瞧好吧,我一定帶著小師叔琉璃廠好好轉轉。”李誌文應道。
。。。。。。。。
琉璃廠距離廣和堂也就幾裡路,邊走邊逛不一會就到了。
琉璃廠,本來隻是遼代京城的一個小鄉村,元代在這裡建窯燒琉璃瓦,這才有了琉璃廠的名字。
清乾隆三十八年,為了編纂《四庫全書》,一大批文人學者彙聚於此,正因為這件重大的文化事件,使得琉璃廠空前繁榮。
不過當時的琉璃廠,開得最多是書店,賣的也是文章典籍,後來經過時間推移,逐漸演變成了一條專門售賣古董字畫、文玩玉器、金石名章的街道。
劉平安看著這條承載著曆史文化的老街,濃鬱的文化氣息彌漫在空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