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帥,一定要勝啊!”
“渠帥萬勝!”
張靖行軍在盧城與肥城的官道上,沿途百姓紛紛將目光投向大纛,眼中滿是期盼與忐忑。
自發為大軍送去祝福。
“將軍!”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年紀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在官道旁大聲道“俺也要從軍。”
“好,汝可留下姓名!”
戰馬上的張靖聞言,朝那名少年望去,隻見少年生得魁梧,便高聲應道“待大軍歸來之際,汝可入營,為太平盛世征戰四方。”
說完,便頭也不回。
隨著大軍遠去。
“將軍!”
少年見張靖回應自己,當即大受鼓舞奮力高喝道“俺叫潘璋,您可莫要忘了啊!”
“記住了!”
張靖也不回頭,背對著潘璋揮了揮手。
“潘璋?!”
待張靖回味過來,才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原來是他……”
待思索片刻,張靖總算知道潘璋是何許人也,這位可是後來的東吳名將,兗州東郡發乾人氏。
年少之際家境貧寒。
後來舉家遷入揚州吳郡,於四年後結識在陽羨任縣長的孫權,從而起家。
“也就是說,這小家夥如今,並沒有舉家遷往吳郡?”
想到這些。
張靖稍作沉吟,便不再多想。
“璋兒。”
在張靖遠去之後,潘璋身邊的一名中年,麵色難看低聲道“難道你真的決定要加入黃巾,要知道那可是反賊,萬一此役輸了,可就麻煩了!”
中年正是潘璋的父親。
他們一家本是東郡發乾人氏,原本一家過得不說衣食無憂,但勉強夠上溫飽還是可以。
可隨著兗州局勢變化。
加上徐州陶謙客居發乾,上來就毫不客氣,在發乾各地開始征糧,致使發乾百姓苦不堪言。
眼看兗州越來越亂。
聽聞揚州顯有戰事發生,他們一家就有了遷往揚州的念頭。
誰曾想途經盧縣的時候。
遇到太平道施粥,本著家裡不富裕,占點便宜就走的念頭,他們一家也同其它百姓一般前來取粥。
於是就麻煩了。
他們領了粥以後,便被一群黃巾盯上了,在後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言語下,他們所攜帶的糧食,被儘數充公。
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典型。
現在他們想走都走不了。
除非願意餓死在路邊。
“輸贏不好說。”
潘璋正色道“以孩兒這兩天對黃巾的觀察,其青壯的神采麵貌,遠非其他賊寇可比,有此強卒,同曹使君的成敗,尚在兩可之間。”
“不過咱家如今,已然無路可走。”
“若黃巾得勝,咱家可分田地數十畝,遠超在發乾之際的田產。”
“而且此地離發乾不遠。”
“說不定咱家的田地,還能分到祖地附近也說不準。”
說到這裡。
潘璋麵帶不甘道“至於黃巾戰敗,那咱家隻能聽天由命了,若亡於戰禍之中,那也隻能是命該如此。”
“哎!”
中年父親聞言不由歎了口氣道“都怪我,若非是我貪心,潘家又哪能有今日之禍。”
“不過為父還是有些擔心。”
“就算黃巾一時得勝,畢竟他們是亂黨,恐怕難以持久,早晚會被朝廷剿滅,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