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回到公司的第二天,華威就由餘大嘴帶隊前來談芯片合作的事情。
這次他沒有親自出麵談,讓運營部柴明亮和技術部曾舟負責。
一個負責給對方詳細解答技術上的問題,讓他們更好了解天權技術公司在芯片領域的技術實力。
一個則是負責談合同。
本來市場部的湯士傑應該也要參加,奈何他現在也是整天出差,為了推廣企業智能管理係統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自從說服國資委的領導們後,在國企中選擇了幾個問題比較嚴重的企業進行試點。
效果出來之後就擴大了試點數量,目前已經有50家國企和天權技術公司簽署了服務合作協議。
平均人員規模在1萬人左右,這樣的規模既能體現智能管理係統的優越性,又不用擔心試點失敗難以收拾,造成巨大的損失。
向國企推廣智能管理係統隻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手底下的人還拚命向國內大中型民營企業推廣該係統,也有了一些成果。
目前簽署服務合同的民營企業數量已經有35家,規模都是千人以上的企業。
在國外也沒閒著,天權技術公司在各國的辦事處也紛紛出動,主動向當地企業推廣這套係統。
相比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積極性,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對這套係統還是比較看重的,簽署的協議數量比國內還要多。
已經簽署協議的國外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一百個,平均員工數量超過5000人。
然後就是上線的企業智能管理平台,這個平台主要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目前注冊企業數量高達上千家。
雖然和以往那些業務短時間迅猛發展相比,這套係統的發展還是慢了很多。
但這是業務類型不一樣導致的區彆,不能一概論之,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企業都認為收費太貴了,讓他們很是躊躇。
好在拖拖拉拉這麼長時間,企鵝終於答應引進這套係統,雙方已經簽署了合同,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合作企業。
湯士傑的熱情很高,反而是楊乾,已經不再那麼著急了。
彆看收費很高,其實年營收規模在天權技術公司的業務板塊裡麵並不算很高,就算合作的企業總營收規模高達100萬億元。
每年給天權技術公司帶來的收入也就1萬億元,而天權技術公司超過這個收入的業務並不算少。
現在除了天權技術公司自己,其他企業對這套係統的好壞沒有明顯的參考,這是發展慢的主要原因。
一旦占領了一部分市場,對其他企業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到時候根本就不愁沒有業務。
因為目前隻有天權技術公司能獨一檔的智能管理係統,市場上沒有任何可替代品。
雙方花了一天時間開了一場技術介紹會,又花了一天時間進行談判,終於簽署了戰略協議。
所謂的戰略協議,其實很簡單,就是華威承諾今後凡是這邊有他們需要的芯片,且質量符合要求,會優先采購。
相應的,天權技術公司必須要優先供貨給他們,並且為他們一些優惠措施。
相比單一的采購合同,戰略協議就是將兩家公司在芯片合作上綁在一起,讓雙方今後的合作更加緊密。
本來沒打算大張旗鼓進行,因為天權技術公司不想太刺激漂亮國,畢竟他們現在還在打官司呢。
但華威卻想要對外公開這次合作,雖然沒說目的,但其實並不難猜。
一是宣告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限製他們的發展,天權技術公司的芯片技術完全屬於自己,不會受到任何製裁的影響。
二是想要報一箭之仇,漂亮國如此對他們,他們心裡沒氣是不可能的,現在他不僅要自己使用天權技術公司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