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雖然遲到,但不會缺席?
戰爭雖然晚點,但一定會爆發!
竟陵前一天還安居樂業,祥和寧靜的氛圍彌漫在大街小巷,人們過著平凡而又滿足的生活。
然而,今日卻風雲突變,戰爭的陰霾瞬間籠罩了這片土地。
杜伏威的江淮軍如洶湧的潮水一般,跨過山河大海,帶著人山人海,氣勢洶洶地直撲竟陵而來。
那旌旗蔽日的浩蕩隊伍,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無不彰顯著他們侵吞竟陵的野心,其意圖昭然若揭。
還好竟陵早有預防,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迅速進入了戰爭模式。
方澤濤這位城中的將領,臨危不亂,有條不紊地下達著一係列指令。
他大聲喝道“趕緊加固城牆,務必使其堅不可摧!迅速儲備物資,確保糧草充足,武器完備!組織兵員,挑選精壯之士,加以訓練!設置防禦工事,不得有絲毫懈怠!”
一道道命令迅速傳達下去,城中頓時一片忙碌。
工匠們爭分奪秒地加固城牆,將一塊塊巨石堆砌得嚴嚴實實;士兵們匆忙搬運著物資,糧倉和兵器庫被塞得滿滿當當。
組織兵員的工作也在緊張進行著,青壯年們紛紛響應,眼中燃燒著保家衛國的決心。
負責警戒偵察的士兵們瞪大了眼睛,不敢有絲毫疏忽,時刻關注著敵軍的動向。
弓箭、投石機等遠程武器被大量準備出來,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城牆上,箭頭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近戰武器也被一一打磨鋒利,刀槍劍戟,樣樣齊備。
總之,能多加準備的都儘最大可能地多加準備。
城內同樣忙碌非凡,秩序的維持至關重要。
巡邏的士兵穿梭在街道之間,確保民眾的安全和穩定。
組織民眾搞後勤的工作也在有序進行,婦女們忙著為士兵們準備飯菜,縫製衣物;老人們則安撫著孩童,傳遞著堅定的信念。
為了鼓舞士氣,方澤濤親自登上高台,向全城軍民喊話“鄉親們,敵軍雖眾,但我們的城池堅固,我們的意誌更堅!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住家園!”他的聲音激昂有力,讓人們心中燃起了熊熊的鬥誌。
同時,方澤濤還派出了數批使者,快馬加鞭地四處求援。
畢竟,敵軍人數眾多,實力強大,就算依靠城池進行防守,也難以保證萬無一失。
使者們懷揣著希望,奔赴各方,期盼著援兵能早日到來。
整個竟陵城,在這一刻仿佛變成了一座巨大的戰爭機器,每一個人都在為保衛家園而努力拚搏。
戰火即將燃起,而竟陵的軍民們,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他們誓要與城池共存亡。
古人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乃千古至理名言。
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受到傷害最大的往往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
城內的百姓尚有城池作為屏障,或許能求得一夕安寢。
他們躲在高高的城牆之後,緊閉城門,祈禱著戰火不要蔓延至自己的家園。
然而,城外的百姓呢?他們的命運則充滿了無儘的悲哀與淒慘。
消息靈通的鄉紳地主們,憑借著自己的人脈和資源,也許早些時候得到了消息,早早收拾金銀細軟,拖家帶口進了城。
他們在城中尋找著庇護之所,試圖在這亂世中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
但那些消息不靈通的普通百姓,卻隻能在無知與無助中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他們是真的在等死,匪過如梳,兵過如篦,這絕非虛言,而是殘酷的真實寫照。
戰爭中的軍隊,無論是流寇還是正規軍,在經過之處,往往帶來的是燒殺搶掠,無儘的破壞和毀滅。
百姓們辛苦積攢的糧食被掠奪一空,房屋被付之一炬,婦女兒童慘遭淩辱,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輕易踐踏。
除了那支一心為民的紅星軍隊,曆史上的大多數隊伍過後,留下的無不是哀鴻遍野,甚至是雞犬不留的慘狀。
在這亂世之中,人性的醜惡被無限放大,道德與倫理蕩然無存。
史書向來不會在乎庶民的死活,它隻在乎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和權謀爭鬥。
那些華麗的篇章中,記載的是王朝的興衰更替,是宮廷的權謀詭計,是英雄豪傑的縱橫馳騁。
然而,對於那些在戰火中苦苦掙紮、在饑餓與寒冷中死去的百姓,史書往往隻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甚至隻字不提。
但倘若你仔細翻看史書,便會發現端倪。
貞觀二十年,被後世傳頌為盛世,可人口卻沒有恢複到隋煬帝時期的水平。
要知道,從隋末到唐初,短短數年之間,華夏大地經曆了無數的戰亂和災荒。
這期間,百姓們流離失所,死於戰亂、饑荒和疫病者不計其數。
這巨大的人口損失,足以說明戰爭給庶民帶來的是何等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