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論篇第四十_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 > 腹中論篇第四十

腹中論篇第四十(1 / 2)

有一天,黃帝眉頭緊鎖,向他的首席健康顧問——岐伯大夫發問了“嘿,岐伯兄,你瞧這有個人啊,心裡頭跟肚子裡都脹得滿滿的,早上吃了點東西,到晚上就再也吃不下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啥病這麼折磨人?”

岐伯一聽,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笑眯眯地說“陛下,這病啊,有個挺形象的名字,叫‘鼓脹’。您想啊,肚子鼓得跟戰鼓似的,能不難受嘛!”

黃帝一聽,樂了“喲,這名兒倒是貼切。那咱得怎麼治它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吧?”

岐伯神秘一笑,緩緩道來“陛下放心,咱有妙招!這方子啊,叫做‘雞矢醴’,聽起來可能有點兒那個……嘿嘿,但效果杠杠的!隻需一劑,病人就能感覺到變化,兩劑下去,保準好得跟沒事兒人一樣。”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嗬,這麼神奇?快說說,這‘雞矢醴’究竟是何方神聖?”

岐伯便開始了他的“科普時間”“這‘雞矢’,其實就是咱們常說的雞屎,不過彆急著惡心,關鍵在於怎麼用它。得選取健康土雞的白色部分糞便(吃石子的土雞),經過特殊處理,比如晾曬、研磨,再與一些藥材如米酒、麥芽等混合發酵,製成一種特殊的液體,這就是‘雞矢醴’了。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古人智慧無窮,這方子可是治療鼓脹的良方呢!”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還不忘調侃一句“哈哈,這下子,連家裡的雞都要為醫學事業做貢獻了!”

不過,黃帝話鋒一轉,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可有人說,這病治好了還會複發,這又是為啥呢?”

岐伯收起笑容,認真答道“陛下所言極是,這病複發啊,多半是因為飲食不節。現在的人啊,總愛貪嘴,不顧及脾胃的感受,吃多了油膩生冷,自然就容易讓這股‘脹氣’卷土重來。所以啊,治病固然重要,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借題發揮,聊聊與脾胃健康相關的現代穴位。在中醫裡,調理脾胃常用的穴位有足三裡、中脘、天樞等。這些穴位相當於身體的“健胃消食片”,經常按一按,有助於促進消化,緩解腹脹不適。

比如,足三裡穴,它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方約四指寬的地方。每天用指腹按壓或輕揉這個穴位幾分鐘,就像是給脾胃做了一次溫柔的按摩,能幫助它們更好地工作,減少脹氣的發生。

再來說說中脘穴,它就在我們肚臍上方約四寸的位置,是胃經的募穴,也是調理脾胃的要穴。用掌心或手指輕輕按壓,順時針旋轉揉動,可以有效緩解胃部不適,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至於天樞穴,它位於肚臍兩旁約兩寸的地方,左右各一。這個穴位就像是腸道的“開關”,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從而減輕腹脹感。

黃帝說“嘿,岐伯啊,有這麼一種病,患者呢,總感覺胸啊、脅啊,這些地方像是被啥東西撐得滿滿的,吃飯都不香了。更奇的是,這病一來,患者先聞到一股子腥臊味,就像走進海鮮市場沒戴口罩似的。接著呢,嘴裡開始流清口水,不是饞了的那種,而是不由自主地往外冒。更嚇人的是,他們還會先吐點血出來,四肢發涼,眼睛發花,時不時還從前後兩道‘小門’出血,這到底是啥怪病啊?又是怎麼得上的呢?”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神情就像是在說“陛下,您這可是問對人了!”他緩緩道來“這病啊,有個名字,叫‘血枯’。聽起來挺文藝的,其實就是血液不足,身體乾燥得像秋天裡的老樹葉。得這病的人啊,大多是因為年輕時候遇到過什麼大出血的事兒,比如戰場受傷啊,或者是女孩子生產時失血過多。再不然,就是有些人喜歡喝酒,喝得暈乎乎的就往溫柔鄉裡鑽,結果呢,氣血被過度消耗,肝臟也受了傷,月經就變得稀少甚至不來了。”

黃帝一聽,眉頭緊鎖“哎呀,這可咋整?得想個法子治治啊!”

岐伯胸有成竹地說“陛下莫急,我這兒有個方子,專治這血枯之症。需要用到兩樣寶貝一是四烏鰂骨,聽起來像是海裡的神秘武器,其實是味好藥,能補血滋陰;二是蘆茹,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茜草,它能活血化瘀,讓血液流通順暢。這兩樣東西,咱們得把它們混合在一起,然後用雀卵來當黏合劑,搓成比小豆還小的丸子。吃的時候呢,彆當飯吃,得飯後吃,一次五顆,再配上點鮑魚汁當飲料,那效果,杠杠的!”

說到這兒,咱們得給這方子來個現代版的“升級包裝”。想象一下,這不僅僅是一劑藥,而是一場味蕾與健康的雙重盛宴!首先,咱們可以去海邊精選上等的烏賊骨,那可是海鮮界的“鈣中之王”,再搭配上深山裡的野生茜草,純天然無汙染,綠色環保。至於雀卵嘛,雖然現代可能不太好找(畢竟咱們得保護動物),但可以用高品質的蜂蜜或者糯米漿來替代,既環保又健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製作時,咱們可以把烏賊骨細細研磨成粉,茜草則熬煮成汁,兩者混合後,加入適量的蜂蜜或糯米漿,攪拌均勻,然後搓成一顆顆小巧可愛的丸子。吃的時候,就像吃甜品一樣,飯後悠閒地來上幾顆,再配上一杯用新鮮鮑魚慢燉的鮑魚汁,那滋味,簡直是舌尖上的享受,同時還能悄悄滋養身體,調理氣血。

當然了,除了吃藥,咱們還得注意生活習慣。就像岐伯說的,少喝酒,彆貪杯誤事;保持心情愉悅,彆老是生悶氣,那樣最傷肝了;還有啊,多吃點紅棗、枸杞這些補血的食物,讓身體從內到外都滋潤起來。

黃帝假裝深沉地問哎,你說這病啊,真是千奇百怪。有這麼一種,病人小腹那塊兒鼓得跟小山似的,上下左右一摸,嘿,根兒紮得還挺深,這到底是哪路神仙下的“詛咒”啊?能治不?

岐伯大神搖頭晃腦地答哈哈,黃帝您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這病啊,有個響當當的名字——伏梁!聽著就讓人聯想到那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對吧?

黃帝一臉好奇地問哦?伏梁?這名字聽著就神秘。快說說,這家夥是怎麼混進咱們身體裡的?

岐伯大神故作高深地答哈哈,這伏梁啊,它可不是一般的小角色。您想啊,它就像是腸胃界的一位“隱世高人”,懷裡揣著大包大包的“膿血寶藏”,偏偏不住在腸胃裡頭,而是在外麵晃悠,悠哉遊哉。這治療起來可就棘手了,為啥?因為你要是一按它,嘿,那可不是鬨著玩的,直接給你來個“現場直播”——膿血四濺,搞不好小命就交代了。

黃帝驚訝地問哇塞,這麼猛?那為啥不能動它呢?

岐伯大神耐心解釋道黃帝您有所不知,這伏梁啊,它要是往下一動,那就是往“陰”道(此處非彼道,是指身體內部深層)鑽,結果嘛,自然是膿血淋漓,慘不忍睹。要是往上一竄,嘿,那就更熱鬨了,直接頂到胃脘那塊兒,造成個“胃脘隔閡症”,就像是給胃安了個“防盜門”,裡麵還搞起了“內訌”——胃脘內癰,那可是長期作戰的結果,難治啊難治!

黃帝眉頭緊鎖地問原來如此,看來這伏梁還真是個難纏的貨色。那有沒有什麼講究,比如它在身體裡的位置有啥說法嗎?

岐伯大神微微一笑當然有啦!這伏梁啊,要是住得靠近肚臍上方,那就是“逆賊”,咱們得小心應對;要是住得靠近肚臍下方,勉強算個“順民”,但也彆輕易動它。總之,對付這伏梁,咱們得講究策略,不能動不動就“動手動腳”,得用智慧,知道不?

黃帝點頭如搗蒜地回答對對對,還是得聽專家的。那具體的治療方法呢?是不是有啥神奇的穴位或者藥方?

岐伯大神故作神秘地說哈哈,治療方法嘛,那可就得說到咱們中醫的精髓了——針灸與草藥。不過,對於伏梁這種“老頑固”,針灸得特彆小心,得按照《刺法》裡的規矩來,找對穴位,輕柔而堅定地“勸降”它。至於草藥嘛,那就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個“量身定製”的配方了。比如說,咱們可以用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草藥,比如金銀花、連翹來對付那膿血,再用點黃芪、黨參來補補正氣,畢竟打持久戰,身體得跟上不是?

黃帝眼睛一亮地說聽你這麼一說,感覺中醫還真是博大精深,既有武俠小說的刺激,又有科學嚴謹的態度。



最新小说: 蒼穹封影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殷朝新政誌 使魔時代:我的使魔來自地府 天才少女之重生逆襲 龍澤戰紀 新生報到!開局三年極限怪誕考核 暴君因假公主心聲瘋狂改劇情中 阿勒泰恐怖專線 高武:拒絕校花,獲得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