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故事是怎麼和朕扯上關係的?
該不會是漢朝編的吧?
劉邦!彼其娘之!
“阿嚏,阿……阿嚏。”
曹氏笑道“你這才走出沛縣,一路上不是腿疼,就是胳膊酸,現在還惹上風寒,你這身體也不行啊!”
劉邦右手搭在曹氏肩膀上,二人身高相差無幾,用手這麼一挼。
曹氏被逗的花枝亂顫,身形搖晃,像極了一種名貴瓷器。
北宋,專為宮廷燒造天青釉青瓷的窯場,名曰“汝窯。”
“為何不一起躲去山上,等始皇一死揭竿而起?”
“有後人認可,這是真的天命加身。”
沛縣城外有座亭子,亭子旁有棵大樹,樹旁遮是莫名的草叢遮擋,二人席地而坐。
男人是個太字,女人是個大字。
大字坐在太字上麵,是什麼字?
劉季手上動作不停,嘴裡含糊不清的解釋道“可始皇還沒死。”
“韓信,我殺了。”
“後人說是呂雉殺的,這不重要,但韓信還會再投我嗎?”
“非劉不王,異姓王我也殺了,他們還會再投我嗎?”
“還有楚漢之爭,敗在我手下的項羽,他會放過我嗎?”
“項氏一族恐怕已經派出族人來搜尋我,欲除之而後快。”
“所有的路都是死,唯獨找始皇有一線生機。”
“乃公認他做義父,幫他教兒子。”
曹氏左搖右晃,突然停下,笑罵一句“始皇沒比你大幾歲吧?你當真是個不要臉的。”
微風吹來,曹氏體弱,隨風向搖擺起來,又不解的問道“那你還讓蕭何帶他們往山上跑?”
“所以乃公能當皇帝!”
“?”
“不管將來如何,現在乃公自己去送命,讓他們跑,這是恩情一份。”
“乃公還可以和你打個賭,蕭何肯定比乃公更早到鹹陽!”
曹氏身子骨哆嗦一下,問道“啊~為何?”
“哈哈,因為他太聰明了。”劉季翻身而坐,攻守換防。
口裡還不停念叨著“乃公讓你知道乃公到底行不行!”
“行不行!”
“行!不!行!”
曹氏則唱起白蛇傳作為回應“啊~啊~~啊,啊~啊~~~”
【在這個故事中,既沒有哭夫,也和長城毫無關聯。
但到了戰國,當時流行人死之後,家屬要哀哭。
於是在儒家經典《禮記·檀弓》篇記載裡曾子說杞梁妻“哭之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儒家經典《孟子》中引用淳於髡的話說“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從而變了國俗。”】
此前嬴政問叔孫通左傳可有此事,他回答記不清,可派人取一下竹簡來看。
現在好了,不用看了,源頭是從儒家開始的。
“陛下,臣有罪!”
儒家雖未編排成始皇之事,但皇帝有時候一直不收拾某個人、某種學說,差的剛好是一個借口。
始皇還未開口,李斯卻幫叔孫通開脫起來。
“陛下,叔孫博士無罪!”
“此前在朝堂之上,叔孫博士已經與其脫離師徒關係。”
李斯側身,笑著對叔孫通問道“博士為何請罪呢?”
“莫非剛才斷絕師徒關係之語,是斯聽錯了嗎?”
“況且有罪也是儒家的罪,叔孫博士一己承擔是何故?”
“你一人便能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曾子之後人,你也能代表?”
叔孫通握緊雙拳,藏入袖中,又拱手對著高台行禮“臣失言,臣有罪!”
隨後埋著頭,牙都要咬碎了。
李斯,你***,做個人吧。
始皇略帶怨氣說道“無罪,退下吧。”
天幕裡的說法太可氣了!
編排修長城累死人的事,朕不氣,因為這是事實。
朕氣的是居然會有人把朕編排成一個好色之徒!
“朕沒皇後,就該受欺負嗎?”
“朕勤於政事,難道就應該被編排男女之事嗎?”
“史官,把朕的後妃名字、家譜,都記在史書上。”
史家據直以筆,非大事不可記,昂起頭顱表示拒絕。
要殺就快殺,現在殺了,等會我就可以被記在史書上了!
“造出紙,允許你們先用以抄錄曆代史書。”
史官昂起的頭顱略微下降。
隨即嘴角微揚、眉毛一挑,捏著嗓子幫始皇出起了主意“陛下,還可以讓人刻碑埋於地下,如此即便史書抄錄錯誤或有遺失,後世考古亦能發現。”
李斯和叔孫通默契對視一眼,齊齊啐道沒骨氣的玩意!說好的史家節操呢?
捏著嗓子說話,不知道還以為是宦官!
【雖然後朝抹黑前朝是標準操作,但這個謠言與西漢關係不大。
西漢的劉向在《說苑》中增加了“崩城”情節,又在《列女傳》中添了“投淄水”的情節。
他先重述了《左傳》中杞粱妻的故事,然後繼續寫到杞粱妻沒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沒有親屬,夫死之後成了個孤家寡人。杞粱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連著哭了十天,“城為之崩”。
而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且哭崩了五丈。
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說整個杞城“感之而頹”。】
【到了西晉,整個故事已經是“三分史實、七分演繹。”
但仍然與秦始皇和長城沒扯上關係。
唐朝時,故事最初的模樣有了。
杞粱由春秋的齊人變成秦朝的燕人。
杞粱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薑女。
杞粱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後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
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隻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彆。
杞梁妻在《琱玉集》中記載名仲姿,在敦煌曲子詞中被直呼為“孟薑女”。】
【元代,被改編成戲劇,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鐘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
範郎的名字從範希郎、範四郎、範士郎、範喜郎到範杞良、範紀良、萬喜良,出現很多種變異,故事的情節也被鋪陳得一波三折。】
【故事最終定型於明朝,但也不是為了罵秦始皇。
明朝中期,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
老百姓為了發泄不滿,又改杞梁妻為“孟薑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範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裡送寒衣等情節。
主打的就是一個借古諷今。】
“天殺的李老二,朕和你沒完!”
始皇對李世民是滿腹怨氣,誰讓朕就隻知道你一個唐朝皇帝,李淵不算。
天幕還曾記載李世民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原來是這麼個史!
不管誰改編的,你開國皇帝脫不了乾係!
李淵後人不認我是開國皇帝,咋前人也不認了?
大明,北京。
朱棣指著天幕,問道“老大,看到了吧?”
“朕真是喜歡打仗嗎?”
“不把胡人趕絕,後代打不過就隻能修長城防守,修長城就需要勞役,民怨沸騰。”
“都指著鼻子罵你的兒孫們是始皇了!”
一陣微風吹來,大胖小聲嘟囔傳入朱棣耳中。
“我兒孫,不也是您兒孫……”
“勞役有民怨,打仗就沒了嗎?”
“錢、糧、兵,都是百姓出的。”
“你就是眼窩子淺,打仗是一時,不是一世。”朱棣還想怒罵兩句,殿外傳來漢王爺的呼喚聲。
“爹,爆炒鵝卵石來咯!”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刷視頻震驚古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