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儒已經自立為帝了,料想朝廷必定派大兵圍剿,然而官軍卻久久未至,這使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的弟弟英烈王徐和宇建議:
"濟南城裡富戶無數,家家有存糧,德王府裡金銀財寶不計其數。
應該趁著朝廷反應遲鈍的間隙,攻下濟南城,先殺了德王,搶奪金銀財寶充作軍資。
然後殺富戶,開官倉,救濟貧民,這樣一來就有更多的人參加義軍。"
右丞相陳燦宇表示反對:
"濟南是座大城,不容易攻下來。德王是近藩,一旦被殺,朝廷為了臉麵,必定會派大軍來圍剿。濟南是個四戰之地,很難長時間固守。
現在山東官軍虛弱不堪,正是占據戰略要地的時候,因此我主張,直插夏鎮。
那裡可是京杭運河上最要緊的渡口,一旦占領了夏鎮,就等於扼住了京杭運河的咽喉,切斷了朝廷漕運糧餉的通道!"
徐和宇覬覦濟南的富庶,陳燦宇著眼於義軍的長遠發展,兩人爭執不下。
白蓮教的其他首領沈智、夏仲進、張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漢等,都是些烏合之眾,大多支持徐和宇,想著先搶濟南爽一把,至於官軍征剿圍困,到時候了再說。
徐鴻儒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還是很有頭腦的。
他一眼就看出,弟弟鼠目寸光,右丞相才是乾大事的,一錘定音釆納了陳燦宇的建議,當即決定派兵占領夏鎮。
丁啟睿遠在京師,楊國盛、廖棟遠在遼東,數千巡邏兵散布在運河沿線的幾百裡的區域內,望見義軍潮水般洶湧而來,全都一哄而散。
徐鴻儒不費吹灰之力占領了夏鎮,探知彭家口停泊著六十餘艘官府糧船,當即命令徐和宇去搶奪。
徐和宇帶著二千餘人跑到彭家口,三下五除二就將押糧的數百漕運兵殺死,將百萬餘斤糧食全部運到了彭家口。
徐鴻儒留下了三十萬斤糧食,其餘七十萬斤全部分給當地貧苦農民。
聽到消息的農民蜂擁而至,個個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眼中滿是出對糧食的渴望。
人群中不時傳來爭吵聲和推搡聲,氣氛緊張而混亂。
負責分糧的白蓮教徒手忙腳亂,被人群死死包圍著,幾乎無法動彈。
"還有我!"
"還有我!"
無數人拚命地向前擠,試圖多搶到一些。
在混亂中,一些老人和孩子被擠倒在地,他們驚恐地呼喊著,但沒有理會他們。
糧食袋子被扯破,糧食撒了一地,人們瘋狂地爭搶著。
來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幾十萬斤糧食根本不夠分。
搶到糧食的人歡天喜地,沒搶到糧食的人則怨氣衝天。
這時候,徐鴻儒戴著一頂白色的鬥笠,披著一身白色的披風,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分糧現場。
曆史發展到明朝,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已經根深蒂固。從立國起,大明的農民起義就沒斷過。
洪武年間,曹真起義,廣東鏟平王起義,陽山起義,瑤壯民起義,贛州夏三起義,湖廣吳奤兒起義,古州林寬起義。
永樂年間唐賽兒起義。
正統年間葉宗留鄧茂七起義。
這些起義動輒人數數萬,甚至十幾萬,每一次起義爆發,都是一場浩劫,血流成河,積屍成山。
成化年間,劉通領導的荊襄流民起義,規模更是達到了令人恐怖的數十萬,卷入的人口高達千萬。
到了正德、嘉靖年間,規模十萬二十萬的大起義層出不窮。
這些饑餓交加的農民,敢於鋌而走險,實在是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反亦死,不反亦死,不如索性反了。
哪怕吃下這一口飽飯了,馬上就被官府殺死,也值了。
徐鴻儒自稱"白蓮菩薩",法力無邊,能夠驅使鬼神,剪紙為兵,撒豆成馬,每次搶到糧食,他都會分給貧民,因此在山東就是神明一樣的人物。
為了增加自身的神秘感,徐鴻儒一向深居簡出,隻有極少數的信徒才能一睹他的廬山真麵目。
因此他的每一次拋頭露麵,都會引來信眾狂熱追捧。
"白蓮菩薩救世!"
"白蓮菩薩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