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忙著搞發展,南方的大漢也沒停下來。
皇宮一眾人物被張讓等人擄走,吳匡和袁紹帶兵屠了所有宦官閹人,不料手下士兵將董太後和眾多宮女殃及。
商議一番,兩人隻得先圍著皇宮,不準進出,袁紹趕緊回家向家裡的兩老頭求救。
“閹豎逆賊!犯上作亂,竟弑殺太皇太後。”
袁逢袁隗定下了基調,次日一早就在自家的袁氏邸報上,羅列張讓段珪的十條罪狀,是為十惡不赦的惡徒,天人共誅之逆賊,號召天下忠臣義士討伐二人,邸報稱
閹豎張讓、段珪,禍亂宮闈,罪盈惡滿,致社稷傾危,蒼生蒙難。其罪有十,昭然若揭,當受天下誅,以謝蒼生。
其一,竊弄權柄,欺君罔上。操弄朝政於股掌,蒙蔽聖聽,使天子政令不出宮闈,忠良之士不得進言,朝堂之上奸佞橫行,正途皆塞。
其二,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廣納宵小之徒,布列要津,凡不順從者,必遭其構陷,忠直之臣如竇武、陳蕃者,皆受殘害,致朝堂上下,竟無一毫忠義之氣。
其三,賣官鬻爵,聚斂無度。以官職為貨,明碼標價,致官場腐敗,賢能之士不得其位,而庸碌貪鄙之人充斥朝堂,民脂民膏儘入其囊,致使國庫空虛,民生凋敝。
其四,禍亂後宮,穢亂宮廷。乾預內廷之事,蠱惑後妃,致宮闈之內爭鬥不休,擾亂皇家血脈傳承,使天子家事不得安寧,皇家威嚴掃地。
其五,殘害忠良,血債累累。以莫須有之罪名,誅殺賢能,朝堂之上冤獄叢生,忠臣義士含恨而死,致使國家棟梁摧折,朝政日非。
其六,引發黨錮,阻塞賢路。興黨錮之禍,禁絕士人議政,使天下士子報國無門,才俊之士沉淪下僚,國家失卻用人之基,文化學術亦遭重創。
其七,搜刮民財,民不聊生。橫征暴斂,稅賦繁重,百姓田園荒蕪,流離失所,老弱轉於溝壑,少壯困於徭役,天下苦之,而彼等猶不知足,欲壑難填。
其八,擄掠天子,操天子如傀儡,以致聖朝無君,朝綱紊亂,神器蒙塵,天下人心惶惶,諸侯離心,漢室根基動搖。
其九,黨羽梟暴,殺戮盈天。行跳牆之事,至於絕處,不惜縱火宮闈,斷尾求生,薨太皇太後董氏,此國仇也。
其十,致亂天下,蒼生塗炭。由其惡行,天下大亂,盜賊蜂起,戰火紛飛,百姓身處水火,生靈慘遭塗炭,漢室四百年江山幾近覆亡,其罪之重,天地難容。
今聖人失跡,天下英豪,當以活聖人為己任,勤王救駕,扶天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袁家倆老頭炮製袁氏邸報的時候,袁紹火急火燎地趕回皇宮,和吳匡合力,將所有知情人士儘皆誅絕,火燒董太後寢宮,兩人見火勢已大,放開皇宮守衛,開始竭力救火。並且讓士兵口呼“閹黨作亂,火殺董太後,劫持陛下兄弟逃脫”。
在兩人迅捷的處理下,其他世家之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是連夜救火的時候了,宦官殺絕,他們也問不出什麼。
次日見了袁氏邸報,楊氏刊印和大漢月報也火急火燎地趕了一期。
三大報刊從雒陽向外擴散,後麵的潁川學報跟著品評了一下,這口鍋,就結結實實地扣在了還在逃跑的張讓、段珪等人頭上,誰讓二人還在芒山中躲藏呢。
過了函穀關的董卓正是因為三家的報紙,知道了皇帝已經被張讓擄走了,不僅如此,袁氏邸報的那個半檄文的行文還給了他一個光明正大行軍的理由。
反正我董卓是個莽夫,就當它是討賊檄文了,咋滴!
董卓趁著城內的世家還在糾纏,糾結兵馬地時候,帶著拋下後隊步兵,集合呂布李傕兩支先鋒騎兵呼嘯而過,鳥都沒鳥雒陽城上的軍隊,因為他的探馬注意到了伊闕關蹇碩軍的動向。
蹇碩是誰?中常侍之一啊,靈帝在世時最信任的上軍校尉。
他的兵馬不進城護駕,那自然是知道要護的駕在哪裡,董卓哪還有猶豫,讓探子跟了幾天,就大致猜出了蹇碩的目的地。
畢竟他董卓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了,輿圖一攤開,直接就往緱氏趕。
不過因為渡河繞路,他還是沒趕上順流而下的蹇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