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大捷已過去三天,大興王朝的太後、皇帝及眾大臣得到捷報也過去了兩天,可他們還沒議定獎賞的辦法,因為他們都很尷尬。
劉太後很尷尬,她聽信左丞相範泰所言,不相信律國會出兵攻打大興王朝,差點追究楊牧一個造謠滋事罪,雖經右丞相譚遠忠勸諫,但還是下旨申斥了楊牧一番。
可事實卻讓她尷尬了,楊牧的推斷是對的。
這時的她隻能緊閉禦口,等眾臣拿出獎賞辦法。
而左丞相範泰這時也很尷尬,當初帶頭攻擊楊牧造謠滋事的就是他,這時無法張開這張嘴。
麵對這種局麵譚遠忠也沒法說話,當初是他力保楊牧,這時再說話就有攻擊範泰的意思了。
而其他大臣也都有這兩種心態,一方挺尷尬,另一方要保持君子風度,於是第三天的朝會仍然是寂然無聲,大家都在等第一個說話的人。
在千呼萬喚中就有第一個說話的人出來了,禦史中丞楊國斌出班奏道“臣彈劾定遠將軍楊牧,因其指揮無方,致使秦關城失守,近萬軍民遭到屠戮,應追其失職之罪。”
陳恪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不要臉的人哪都有,可禦史中丞這樣的高官竟能說出這話,讓眾臣也感到驚訝。
但這樣不要臉的話卻也有支持的人,又有兩名大臣出班奏道“臣附議。”
這時反對之聲響起,“臣彈劾禦史中丞楊國斌、戶部左侍郎曹中襄、工部右侍郎王欽裡通外國。”
這道聲音中氣十足鏗鏘有力,眾臣紛紛看去,隻見左武衛上將軍曲昌候曾樂行出班說道“定遠將軍楊牧,以不到三萬兵力大敗律軍十五萬。”
“故律國對楊牧恨之入骨,楊國斌等人急於為律國報仇,故彈劾楊牧,請聖上、太後明鑒。”
曾樂行的這項指控極其嚴重,楊國斌立刻反駁“楊牧被困安定城,若不是那支小部隊火燒定軍城、夜襲秦關城,楊牧何以製勝?”
楊國斌抓住這一點反駁,曾樂行自有駁斥之語、冷冷問道“那支小部隊不是定遠軍嗎?指揮官王寅不是定遠軍的勇尉嗎?”
他說到點子上了,而楊國斌也有話說,立刻回道“王寅隻是一員猛將,若不是應州舉子陳恪為其出謀劃策,何來如此戰績?”
楊國斌了解一些情況,將重點放在陳恪身上,陳恪是文人,這場大勝的功績可以落在他的腦袋上。
而曾樂行回道“陳恪確有功績,但僅限於戰術上,在整個戰略上卻是執行楊牧的部署,楊牧率領定遠軍主力死守安定城,牽製住律軍主力。”
“同時派出小部隊襲擾律軍的糧草輜重以麻痹律軍,尋機奇襲定軍城,火燒定軍山峽穀,夜襲秦關城。”
說到這曾樂行麵向禦座拱手說道“陛下、太後,陳恪在此戰中確實立下功勳,但他一時不慎讓白馬王逃走也是一項罪責,懇請太後、陛下赦其罪,不獎不罰。”
曾樂行為陳恪講情,而坐在禦座上的皇帝李禎卻轉臉看看身後,然後回過頭鄭重說道“準。”
見皇帝赦免了陳恪,曾樂行躬身說道“謝陛下、太後。”
然後直起身正要說話,卻聽李禎繼續說道“曾卿、楊卿彈劾楊牧一事,朕不接受。”
“定遠軍以弱敵強並取得大勝,太後與朕心中甚慰,傳旨、授楊牧忠武上將軍之職,授王寅都尉之職,重賞定遠軍。”
聽見這道旨意,範泰的嘴角抽動一下。
但他不會反對,皇上、太後沒提以前的事,譚遠忠和曾樂行也沒提以前的事,再出麵反對就被動了。
而從皇上的旨意來看,太後和皇上已經商量過了,楊牧連升兩級成為忠武上將軍,這是對他們不滿了。
而一名尉職軍官竟然由聖旨親自任命,這就是要罵娘了。
難怪太後和皇帝如此憤怒,範泰他們的連續判斷失誤就是直接原因。
一個月前楊牧密奏,律軍大規模集結,有攻擊大興王朝的企圖。
而範泰等人卻認為,這是律國皇帝想要進行夏天狩獵活動的跡象,他們以前是這麼乾的,今年也會這麼乾,我朝沒必要這麼緊張。
而等律軍攻占秦關城兵臨安定城下,他們又認為安定城守不住了,宜調遣重兵守衛廣昌府,以掩護朝廷遷都。
他們的理由十分充分,安定城一破,居高而守的平衡態勢即被打破,律軍鐵騎衝下來,麵對天佑平原的一片坦途,廣昌府也守不住。
廣昌府淪陷,如黃河天險無法阻敵,應州府也將麵臨淪陷的危機,那時興京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