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冬天,寒風刺骨,但項羽的軍隊卻熱情似火。
他們帶著滿滿的士氣和決心,終於踏入了齊國的領土。
他們的目標明確打敗田榮領導的齊軍。而這場戰爭,注定要成為曆史的一部分。
項羽的楚軍不愧是當時的強軍,他們的戰鬥力令人驚歎。
在城陽會戰中,齊軍根本無法抵擋他們的衝擊,隻能選擇撤退。
田榮在親信的保護下逃離戰場,但命運似乎並不眷顧他。他最終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被當地人殺死。
失去了領袖的齊國陷入混亂,成為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
項羽的怒火並沒有因此熄滅,反而愈燒愈烈。
他再次展現出殘酷的一麵,對齊國實施了與秦國相同的暴行焚燒齊王宮殿,活埋投降的齊軍士兵,並擄掠大量老幼、婦女作為奴隸。
楚軍如狂風般席卷而來,從城陽一路殺至北海(今山東淄博以東、掖縣以西地區)。
他們所經過的地方幾乎都變成了廢墟,一片荒蕪。
然而,人的潛力往往是在絕境中被激發出來的。
項羽的殘暴行為終於激起了齊國人的憤怒和反抗精神。雖然田榮已經戰死,但他的弟弟田橫仍在。
麵對國破家亡的慘狀,齊人悲憤交加,怒火燃燒。
而田橫則巧妙地利用這股情緒,迅速招攬了萬餘士兵,並成功奪回城陽。
項羽原本計劃速戰速決,但由於其戰略上的失誤,最終陷入了困境。
此時,楚軍已連續作戰多日,士兵們身心俱疲,思鄉之情愈發強烈。
然而,在保家衛國的熱情激勵下,齊軍變得越發勇猛無畏,戰鬥力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此消彼長之下,楚軍與齊軍交戰數場,始終未能奪回城陽。
項羽心中十分的窩火,但是他現在有沒有太好的辦法,突然間他想到在,煙台的牧雙。
牧雙在聽到項羽準備來見他,向他借兵的時候,他也是沒有料到的,所以顯得十分的慌亂。
“雙哥,你不必擔心,我有法子保證你安然無恙。”朱河看到牧雙這麼焦急,就連忙出點子。
“行,就看你的了,你平日裡鬼點子就比較多。”
兩天之後,項羽帶著少數人馬來到了煙台。在距離牧雙府邸有一段距離,就看見牧雙正在顫顫巍巍的站在大門旁邊。
項羽連忙打馬上前來到了牧雙的身旁“兄弟,你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就一段時間不見,你怎麼成這個樣子了?”
牧雙一臉的苦笑“霸王啊!自從上次一彆後,我的身體越來越差,現在已經病入膏肓了。”
項羽一聽,心中一驚,急忙下馬扶住牧雙,關切地問道“怎麼會這樣?你可曾看過醫者?”
牧雙歎了口氣,搖搖頭道“看了,也吃了很多藥,但都無濟於事。如今,我連站立都很困難,更彆提出兵相助了。”
項羽皺起眉頭,陷入沉思。
他原本希望能從牧雙這裡得到兵力支持,但現在看來,這個計劃要落空了。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責怪牧雙,反而安慰道“既然如此,那你好好養病吧。我會想其他辦法解決問題的。”
“勞煩霸王掛念。可能是這幾年衝陷沙場而留下落的病根吧。咳咳……”牧雙邊咳嗽邊施禮的對項羽說道。
項羽看著牧雙,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他知道牧雙是個忠誠的將領,但如今卻病成這樣,實在令人惋惜。
項羽歎了口氣,說道“兄弟,本王此次前來,是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如今城陽久攻不下,我需要更多的力量來對抗他們。不知你可有何良策?”
牧雙微微一笑,說“霸王過獎了。我如今已無力再戰,恐怕無法為您太多幫助。但我願儘我所能,為楚軍半年的糧草,以助您一臂之力。”
項羽聽後,心中大喜。
他深知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有了這批糧草,楚軍就能更好地與齊軍作戰。
於是,項羽感激地說道“多謝了!有了這批糧草,本王定能打敗齊軍,一雪前恥!”
牧雙站在那裡,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仿佛隨時都會倒下。
他的臉色蒼白如紙,眼神也顯得有些無神,整個人看起來毫無生氣。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朱河的一個主意——讓牧雙服用少量的巴豆,然後連續兩天不吃不喝,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雖然有點不太道德,但確實有效,成功地騙過了項羽。
第二天清晨,項羽帶著牧雙準備的糧草,率領楚軍回到城陽城外。
在項羽跟齊人糾纏期間,僅憑一封書信就改變了項羽作戰計劃的張良已經逃到了劉邦身邊,從此正式成為劉邦的臣子。
為了進一步給項羽製造麻煩,同時為了成全張良對韓王的感情,劉邦特意選擇了韓國貴族後裔姬信,承諾將封他為王,命他奪取韓國。
姬信,字成,出生於公元前251年,是戰國時期韓國第十九代國君韓襄王姬倉庶子之子,也是韓襄王的孫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姬信的父親在曆史上並沒有太多記載,但可以推測出他應該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王子,因為他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
然而,正是這種背景使得姬信從小就學會了忍耐和等待機會。
姬信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善於觀察形勢、分析問題,並能夠迅速做出決策。
然而,當劉邦出現時,姬信看到了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
劉邦對於姬信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他不僅是一個有實力的領袖,還是一個願意給予他人機會的人。
姬信相信,如果能夠跟隨劉邦,他有可能實現自己的野心和抱負。
於是,當劉邦提出讓他奪取韓國並封為王時,姬信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姬信的決定並非僅僅出於個人利益考慮,他也希望通過劉邦奪取韓國來恢複韓國的繁榮和穩定。
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
此外,姬信也知道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危險的任務。
就這樣,姬信踏上了奪取韓國的征程,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