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這座古老的城市,不僅孕育出了美麗絕倫的牡丹,還培養出了無數才情出眾的才子佳人。
而在這些才子之中,賈誼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
漢文帝時期,賈誼的才華便已經嶄露頭角,成為了當時文壇的翹楚。
他的文章猶如盛開的牡丹般絢爛多彩,令人讚歎不已。即使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時光洗禮,賈誼依然被後世視為才學淵博、文采斐然的大家。
人們之所以對賈誼推崇備至,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卓越的才華,更是因為他坎坷的人生經曆。
賈誼的遭遇,可以說是眾多才子命運的一個縮影。
年僅十八歲的賈誼,憑借著對《詩》《書》的精通和出色的寫作能力,在洛陽聲名遠揚。
他所著的《過秦論》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河南郡守吳公聽聞賈誼才華橫溢,便將其招攬至門下,對他關愛有加,賈誼也得以在吳公府中度過了一段施展才華的美好時光。
然而,正如大多數天才一樣,他們的生活往往會越來越艱難,除非他們願意放棄自己的獨特才能,回歸平庸。
“光大漢室,造福於民”,這是劉恒剛剛登上皇位時,在心中暗暗立下的宏願。
初登大寶,劉恒就聽聞河南地區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對治理該地的官員吳公讚賞有加,並將其提拔為廷尉。
吳公深知人才難得,大力推薦了年輕有為的賈誼,劉恒欣然接受,冊封賈誼為博士。
就這樣,年僅二十出頭的賈誼順利地進入了漢朝的朝廷。
在此後的日子裡,每當朝廷商議國家大事時,眾人往往沉默不語,而賈誼卻能侃侃而談,言辭犀利。
他的觀點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直刺問題要害,總能道出朝臣們內心深處想說卻又不敢言的想法。
就連一向木訥的周勃和有勇無謀的灌嬰也對賈誼的才華深感敬佩。賈誼如此出眾的才能,自然得到了劉恒的高度賞識。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被破例提升為太中大夫。
在獲得破格晉升之後,賈誼感到無比興奮,暗自下定決心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起初,他隻是在朝堂之上發表對政治的見解,但現在,他渴望能夠付諸實踐,推動內政的改革。
賈誼深知,自大漢建都以來已有二十餘年,在這期間,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正是創造屬於大漢獨特風格的時候。
賈誼不僅精通《詩》《書》,對於朝臣們的服飾、禮樂等儒家的那一套更是了如指掌。
他根據“五德之運”的理論,精心推算並擬定出漢朝應當崇尚黃色,數字應以五為準,甚至連官員的稱謂都需要依此進行更改。
然而,改變一個人的事情或許還相對容易些,但要改變整個國家,那就不僅僅是繁瑣無比那麼簡單了,所耗費的資金也是相當巨大的。
劉恒作為一個一向以節儉著稱的皇帝,他連皇宮內眾人的衣服都舍不得輕易更換,自然更不會願意費心去更改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
因此,劉恒最終沒有通過賈誼的這一提議。
劉恒的節儉固然是一種美德,但他對百姓的好僅僅停留在一些小恩小惠上,並未將這種好延續和擴大。
在這件事情上,他顯然未能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錯失了一次可能會給國家帶來積極影響的機會。
這個建議不行?那好,賈誼又提出了另一個方案——更改國家法令,讓那些列侯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養老。
這樣一來,既能減少長安城的開支,又能把那些不受歡迎的功臣趕走,可謂一舉兩得。
劉恒聽後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欣然同意,並讓周勃帶頭回封國。
然而,回封地養老對於這些老臣來說意味著退休,而在當時的漢朝並沒有這樣的慣例。
賈誼因為受到劉恒的賞識而被破格提拔,本來就讓其他大臣心生不滿,如今他又提出要將這些老臣趕出京城,他們自然無法接受。
周勃、灌嬰、馮敬等老臣心中充滿了憤恨,開始密謀如何報複賈誼。
賈誼進入中央政府後,開始大力推行改革,他精明能乾,表現出色。
劉恒看到賈誼如此優秀,心裡很滿意,想要提拔他成為位列公卿的官員。這時的賈誼才年僅26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
公卿這個職位,是三公九卿的簡稱。三公分彆是丞相、太尉和禦史大夫,而九卿則包括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太鴻臚、宗正、大司農和少府。
這些都是漢朝的高級官職,他們的俸祿高達二千石,地位非常高。
當劉恒提出要讓賈誼位列公卿時,老臣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心生不滿和怨恨。
因為他們認為賈誼年紀輕輕就得到這樣的高位,實在是不合理。
他們覺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和貢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心中充滿了嫉妒和憤怒。
於是周勃、灌嬰等老臣聯名上書:“這個賈誼,不知天高地厚,專欲擅權,隻會壞事。”呂雉擅權的淒厲回聲還飄蕩在大漢朝堂,一提擅權,劉氏子弟無人不驚,何況是文弱的劉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劉恒深知擅權之禍,心中充滿恐懼。於是,他決定派遣賈誼前往牧家參與牧家的祭祀儀式,並要求他在祭祀結束後不必返回長安,而是直接前往長沙擔任太傅一職。
在前往牧家的途中,賈誼意識到自己已被劉恒拋棄,因此在整個旅程中,他始終保持沉默。
就這樣,賈誼一路默默無語地來到了牧家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