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離騷是一篇辭藻華麗的史詩,那麼天問就是楚辭中一篇真正的“奇”文。
天問的奇不僅體現在它的藝術表現形式上,更體現在它的構思和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上。
天問是屈原思想學說的集粹,其奇絕的內容,充分展示了屈原驚人的藝術才華和他非凡的學識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何所遝?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屈原的念誦聲還在繼續,他的眼中充滿了疑惑和探究。
惝恍迷離的文句,疑問的語氣,卻偏偏在他的口中被钜製成了一篇傳世的問卷。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在屈原充滿感情的語氣當中,天問來到了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屈原的語速放緩,問的全都是傳說當中的怪事、大事,先人存亡興廢之端,上古神奇鬼怪之說。
他的目光幽深,抬頭看向天穹,仿佛要將看向這天際的儘頭。
他需要得到一個解答,找出一個因果。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後茲承輔。何卒官湯,尊食宗緒?”
這一段翻譯過來,就是問
上天既降天命於殷,為何不再勸戒明白?紂王既已統治天下,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視作小臣,後來用作輔政宰相。為何最終上追成湯,受到尊敬宗廟配享?
【小科普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摯】
【商朝開國元勳,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華廚祖(劃重點,後麵要寫的)】
【聰明穎慧,勤學上進,耕作於有莘國。經過成湯三聘之後,擔任右相,聯合仲虺輔佐商湯打敗夏桀,商朝建立後,擔任尹相當於秦朝時期的丞相,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治理天下。】
【伊尹積極整頓吏治,洞察民心國情,推動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曆事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號"阿衡",輔政五十餘年,為商朝興盛富強立下汗馬功勞,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去世,卒年100歲,以天子之禮陪葬於亳都,奉祀為“商元聖”,並記載於甲骨文】
從這裡開始,屈原的語速就開始放緩。
眼中帶著追思和探究,每一問都透露出不一樣的情感。
仿佛化身為一個情緒的集合體。
遺憾、警示、崇敬、神往,諸多情緒混雜在一起卻又條理分明的隨著一個個問題釋放而出。
這些濃烈的情緒撲麵而來,字字句句,當場便把林凡給深深的震撼住了。
不止是他,就連屏幕前的觀眾也全都愣住失了神。
而一旁的司馬遷雖能保持清醒,卻早已淚眼朦朧,他肩膀顫抖,一雙布滿皺紋的雙手用力的攥緊,看在近在咫尺的屈原,哽咽的開口道
“屈子……屈子啊……”
也是在這個時候。
屈原話音突然一頓,他收回了自己看向天空的目光。
幽幽的開口道
“荊勳作師,夫何長?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久餘是勝。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語畢。
屈原先是舉目四顧,然後看向了郢都的方向。
隨後,長長的一歎。
至此,一篇洋洋灑灑的天問,頌完。
這一段,翻譯過來
說的是楚王為了追求功勳而興兵,國勢如何能夠久長?
他希望楚王能改正錯誤,能想想昔日楚國被吾王攻打時的堅韌。
我甚至以當年開啟齊楚爭霸的楚成王熊惲的過往告知,又舉了令尹子文輔佐楚成王使楚國崛起,重整旗鼓北上爭霸的例子。
但楚王卻依舊聽不進去。
難道非要像那些佞臣一般,不停的鼓吹自己的能力和忠義,才能讓君王接受自己的諫言嗎?
而林凡在聽到這結束語的時候,則再一次愣住了。
在屈原的念誦聲中,他對天問又有了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