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長安近郊,楊廣便棄了馬車,與崔澈、楊玄感一並騎馬。
有這二人輔佐自己,楊廣頗有一股天高地廣任我闖的激蕩情懷。
也就李密還得明年出生,否則這位小師弟投奔兩位師兄,楊廣得徐文遠門下三傑崔澈、楊玄感、李密輔佐,何愁大隋江山不能永固。
當然,如今有了澈哥兒與楊玄感這一文一武,阿廣也能稱得上福緣深厚。
楊廣、崔澈一行人離了長安不久,一場血腥屠殺隨即展開。
此時朝中有四貴之稱,即內史令虞慶則、尚書左仆射兼納言高熲、掌宮掖禁禦的右衛大將軍楊雄以及太常卿、太子少保蘇威。
楊雄出身弘農楊氏,且不管楊堅祖上到底是不是山東寒族,但既然認了這門親,楊雄便得以憑宗室的身份顯貴。
而蘇威則是宇文泰的王佐之臣蘇綽之子。
內史令虞慶則體察楊堅心意,勸說殺儘北周宗室。
楊堅與宇文氏有深仇大恨,當初他以丞相掌權,沒少受到宗室的刺殺,虞慶則便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有此倡議。
虞慶則的提議贏得了高熲、楊雄的支持,蘇威是不會摻和這種事情,當初他也是相府幕僚,但聽說楊堅有行禪讓之意,居然棄職回家。
故而屠殺前朝宗室之事,自然不會把蘇威找來謀劃。
但卻還有一人苦苦爭辯,正是另一位內史令李德林。
李德林是立過大功的,劉昉、鄭譯企圖與楊堅共分權柄的時候,是李德林首倡為楊堅拜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楊堅也不吝回報,建國後,拜他為內史令,與虞慶則共掌內史省。
但如今他卻反對屠戮北周宗室,使得楊堅勃然變色,訓斥道
“你一介書生,不足以討論大事!”
將反對的人趕走,等於沒有人再反對,懸在北周宗室頭上的屠刀終於落下。
李德林並非不知道楊堅的決心,但周武帝宇文邕對他有大恩,昔日‘平齊之利,唯在於爾’的稱讚言猶在耳,又怎能坐視其後裔受戮。
他也知曉,自今日起,必會為楊堅疏遠,名位再難有進,但李德林並不後悔。
下值時候,宮城前鮮血鋪道,前朝皇室近枝被屠戮一空。
五個月後找人給小皇帝宇文闡繼嗣,找的都是宇文泰之父,宇文肱的堂兄後裔。
隻因為五服以內的親屬都被殺絕了。
也不知道是哪個衙署的人在衝洗道路,漫不經心的乾著活。
李德林踩著血跡回府,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也許當初讓劉昉、鄭譯與楊堅分權,便不會有今日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