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三年(583年)對於突厥來說不是一個好年份,開年,漠北草原即遭遇災荒,史載‘川枯蝗暴,卉木燒儘,饑疫死亡,人畜相半。’
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得去年才以四十萬大軍南侵的攝圖再次聚集軍隊,試圖拿隋朝的人畜,來補自己的損失。
二月,攝圖兵分兩路,命阿波可汗大邏便率兵沿弱水(今甘肅酒泉、張掖境內)南下,企圖再度劫掠隴右,而他本人則自率主力出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侵犯河套地區。
由於西部突厥達頭可汗並未參與此戰,故而聲勢遠不如去年五可汗四十萬大軍的驚人陣仗。
楊堅在見識到突厥尖銳的內部矛盾以後,不再采取防守姿態,而是決定積極反擊。
去年突厥回兵出塞,看似是隋軍挫敗了突厥的攻勢,但攝圖無疑還是在軍事上取得了成功,其大掠隴右各地,威逼關中,俘獲大量人口牲畜。
欲分化突厥,則必須在軍事上取得對攝圖的勝利,以削弱其威信。
楊堅在其心腹高熲等人的參謀下,決定分兵八路,出塞迎擊來犯之敵。
第一路,以衛王楊爽領步騎兵7萬由朔州(今山西北部)出塞;
第二路,以上柱國李崇領兵由幽州出塞;
第三路,以幽州總管陰壽領步騎兵數萬由盧龍塞(河北喜峰口)出兵;
第四路,以河間王楊弘率眾數萬由靈州(今寧夏靈武)出兵;
第五路,以上柱國豆盧積由夏州(今陝西榆林)出兵;
第六路,以秦州總管竇榮定領步騎兵3萬出涼州(今甘肅武威);
第七路,以尚書左仆射高熲由寧州(今甘肅寧縣)出兵;
第八路,以內史令虞慶則率部由原州(今寧夏固原)出兵;
以上八路大軍皆受衛王楊爽節製,楊爽為楊堅之弟,楊忠幼子,自小被兄嫂獨孤伽羅撫養,深受楊堅寵信。
八路大軍各有分工,其中以楊爽、楊弘、豆盧積三路大軍為主力,迎擊以河套地區為目標的攝圖軍。
又以竇榮定麾下3萬大軍牽製進犯隴右的阿波可汗大邏便部。
而高熲、虞慶則作為機動部隊,隨時策應東西方的戰事。
至於陰壽麾下步騎則是衝著營州(今遼寧朝陽)的高寶寧而去。
自北齊滅亡以來,高寶寧盤踞營州已有七年,是時候解決掉這一割據勢力。
詔令下達,各地府兵陸續彙集,河北道兵部尚書李雄在崔澈的請求下,征召博陵郡安平縣鄉團三千人往晉陽聽用,即崔澈麾下被納入府兵體係的三千部曲。
崔澈作為河北道大行台尚書右丞,掌管錢糧等事,於是被派遣了後勤重任,為衛王楊爽籌備糧草。
哪怕身兼武職,作為雜號將軍,崔澈卻也不在出征的行列,楊堅這個未來嶽父還是將他當文官看待。
但崔澈在籌集了糧草以後,向長安上表,請求隨軍出塞,報國殺敵。
此舉大受楊堅讚譽,便也準了十四歲的崔澈統領麾下三千部曲北上。
不管是長安的楊麗華,還是晉陽的家眷,自然都為他擔心不已,但崔澈還是希望親身參與這一仗,戰後憑借軍功受勳,而非以駙馬的身份被超額授予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