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陣前敘話
隋軍剛剛安下營寨,就有使者送來崔澈書信,原來是邀請楊素明日在陣前敘話。
楊素看罷,對禦史監軍劉士龍笑道
“崔澈此舉,定是要效仿魏武帝離間馬超、韓遂,來使監軍對楊某生疑。”
劉士龍是一名文官,他固然不懂軍事,但卻讀過曆史,當然知道曹操將韓遂喚到陣前敘話,使得馬超猜疑韓遂,劉士龍笑道
“崔逆東施效顰,下官又怎會中計,至於崔逆之約,赴與不赴,越公可自抉之,下官彆無異議。”
實際上,劉士龍也不想與楊素將關係鬨得太僵,他又不是真的愣頭青,哪能不破楊素事後報複。
彆看楊素當年對李百藥是又送小妾,又送錢,臨了還舉薦其為官,但其實心眼著實不大。
楊堅在位時,一次楊素犯了過錯,楊堅派遣前魏州刺史柳玄之兄柳彧前往核查。
當時楊素早已經進位左仆射,但柳彧素來剛正,不媚權貴,他命楊素在堂下立而聽審,使得楊素大損顏麵,因此懷恨在心。
在蜀王楊秀被治罪後,負責查案的楊素發現柳彧曾與楊秀有過贈禮往來,於是借題發揮,將柳彧打為楊秀黨羽,流放敦煌。
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或許存在,但絕不包含楊素在內。
楊素沉吟片刻,說道
“既然劉監軍信任楊某忠於朝廷,明日楊某便走上一趟,免得將士們以為楊某在崔逆麵前露了怯,不過監軍若是有暇,可與楊某同往。”
劉士龍趕忙拒絕
“越公邀下官同行,無非是為了自證清白,但越公位極人臣,對聖人的忠心,天地可鑒,無需多此一舉。”
仔細想想就知道,如今楊素貴為尚書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百官之首,若是倒向崔澈,他還能得到什麼,莫非崔澈還會奉他為主。
這件事,就算崔澈同意,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們也不會答應。
最終,楊素還是敲定了與崔澈明日在陣前一敘。
仁壽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臨近新年,然而晉陽城內沒有一點喜慶的氛圍,城外籠罩在肅殺的氣息中。
清晨,楊素以兩萬步卒留守,領其餘十四萬步騎出營。
在此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由於楊素曾刻意挑選出三百人守西河縣,又將他們儘數處死,故而今日楊素指派將士守營,甚至險些引發嘩變。
實際上,從兩次留守人數的區彆,就能看出楊素的想法。
隻派三百人怎麼可能守得住西河縣城,當然是拿來立威的。
如今以兩萬人守大營,楊素又怎麼可能對他們痛下殺手。
好在安撫及時,並沒有真的生出亂子。
與此同時,崔澈也留下一萬步卒守衛營壘,領著九萬步騎與燕軍相隔三裡,南北列陣。
兩軍的中間位置,立有一座涼亭,是昨夜臨時搭設,作為崔澈與楊素的會晤之所。
二人各領十名騎士作為護衛,來到亭外,還未下馬,崔澈便朗聲道
“不曾想,崔某居然有朝一日會與楊公兵戎相見,楊公彆來無恙?”
楊素戲謔道
“楊某也沒想到當年子澄勸說我輔佐今上,如今聖人即位,子澄卻做了叛臣。”
崔澈並沒有把楊素的譏諷放在心上,他歎息道
“實不相瞞,崔某也是身不由己,隻為求活耳。”
隨即又向楊素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