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李府奔喪
漢水已經恢複了當初的模樣,隻留下滿地狼藉的漢川郡,以及破敗不堪的陽平關。
洪水退去,秦瓊迅速領兵南下,直撲陽平關。
與其說是攻城掠地,倒不如說是在救援災民。
一場洪波,徹底擊垮了幸存軍民的鬥誌,當燕軍順著斷壁殘垣衝入積水的城內,並沒有爆發多麼劇烈的衝突。
陽平關的軍民當然清楚這場洪水並非天災,而是人禍。
秦瓊並非始作俑者,但也確實是他下令挖開的水壩。
他們對崔澈、對秦瓊心懷怨恨,卻又不得不依靠對方。
現在正是秋冬交替的時候,如果沒有燕軍的幫助,被毀去了家園的陽平軍民難以度過這個寒冬。
幸運的是洪波穿過陽平關時,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威勢,對漢川郡其餘諸縣所造成的破壞,並沒有陽平關嚴重。
秋收的季節已經過去,春耕還要等待明年,更不必擔心淹死田裡的莊稼。
總體來說,這一次引水攻城,對陽平關以外的其餘地方所造成的破壞是可控的。
奪取陽平關後,分出部分民夫,救助陽平關的民眾,為他們發放糧食,趁著寒冬來臨之前,協助他們清理廢墟,重建家園。
而秦瓊則領著大軍,橫掃漢川諸縣。
至於宇文述,則早就退去了蜀地,憑借蜀道之難,關隘之縣,各處布防。
雖然西隋朝堂並沒有明說,但放棄北方,早就是所有人的共識。
江南固然富庶,但也無法承擔將物資運往關隴,與崔澈在北方僵持的損耗。
崔澈途經鳳縣時,就已經聽說了秦瓊水淹陽平關一事。
他在歸途中數次做出明確指示,命令秦瓊做好救助災民的工作。
同時也讓鳳州等地做好接納部分災民的準備。
至於遭受戰爭波及的無辜民眾,崔澈隻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補救,至少不能讓他們凍死在這個冬天。
他清楚楊廣必然是要拿自己引水攻城一事大做文章,罵他傷天害民。
但跟隨自己多年的將士們,他們的性命也是命。
麵對這樣一座雄關,崔澈並不後悔選擇了最大程度的留存士兵們的性命。
至於戰後,他自會向楊顥請罪,而不是讓秦瓊替自己頂這個黑鍋。
把秦瓊推出去,固然能夠蒙蔽部分無知百姓,但也會因此寒了將士們的心。
當崔澈經由陳倉道,過大散關,回到雍縣的時候。
秦瓊已經陸續收取了漢川郡全境。
在宇文述離開後,各縣基本處於空虛的狀態,縣令們在見識到燕軍攻打陽平關的手段,也清楚了燕軍要收取漢川的決心。
各縣或是稍作抵抗,或是乾脆徑直開門請降,就連漢川郡治所南鄭縣,也在被圍城三天後,向秦瓊投降。
這一場漢川大戰,秦瓊所遇到的困難,更多來自於洪水退去後,留下的部分泥濘土地。
當然,其中的艱辛,尚未收到捷報的崔澈也能夠預見一二。
雍城還是曾經的模樣,畢竟崔澈也沒有離開多長的時間。
但唐國公府上卻已經掛滿了白布以及紙製白繡球。
李家上上下下都已經得知了李淵的死訊,在棺木運來後,正在為他舉辦喪事。
靈堂內,不時有人失聲痛哭,竇氏、李秀寧、李世民等人如今都憔悴得很。
崔澈入城之後,徑直趕往唐國公府,為李淵奔喪。
由於李淵三位兄長早早亡故,在前院迎客的是他兩個侄兒,李博義與李奉慈。
二人自小被李淵撫養長大,但因為品性不端,常受李淵的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