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各有封賞
新生的大燕,並沒有異姓王的存在,即使是與崔澈關係最親密的裴秀,也隻是被封為虞國公。
崔澈按照慣例,追封自己五代祖先為皇帝,其中,祖父崔季舒為燕獻祖,父親崔長君為燕宣祖。
又追封叔父崔鏡玄為趙王,其餘崔澈未曾蒙麵的同父兄弟皆受親王封號,堂兄弟也都被賜予郡王的爵位。
對待死人,大燕天子向來都是大方的。
由於崔澈的祖父崔季叔、父親崔長君、叔父崔鏡玄都是因謀反而死,僅存的五服之內的族親崔路,也被年少時的崔澈下令殺了全家。
崔澈在博陵崔氏並沒有五服之內的堂親存在,而在崔澈崛起的過程中,博陵崔氏雖然了一定的幫助,但崔澈更多是依靠大隋駙馬的身份。
因此,這些人也不可能獲得王爵,不過博陵崔氏第三房卻能被算作是大燕宗室。
整個大燕朝,目前僅有三位親王,一位郡王。
分彆是崔澈兩個兒子,第二子雍王崔彥宗、第三子梁王崔彥卿,以及崔澈的嫡長孫,魏王崔佑之,以及雍王崔彥宗之子,京兆郡王崔佑禮。
孫輩的名字是崔澈新取的,畢竟都封王了,總不能一直喚他們的小名。
至於名字避諱的問題,倒是容易解決,無非是改個名字,弄個生僻字罷了。
從崔澈給兒孫們的封號,也能夠瞥見將來對他們的安排,遼東總管雍王崔彥宗將會鎮守關隴。
在相繼接見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的使者之後,崔澈也對朝鮮半島的局勢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尤其是高句麗,有淵子遊主政,不可能對遼東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畢竟高句麗四部之中,西部、北部、南部勢力都已經是半殘廢的狀態了,這也是為何此前幾次進攻,都是小規模襲擾的原因。
單憑西、北、南三部,根本威脅不到遼東,而東部又在淵子遊的掌控中,此人力主與崔澈修複關係。
因此,崔澈準備將崔彥宗從遼東調回來,讓他出任岐州總管,坐鎮雍縣。
在崔澈的設想中,他是要弱化長安、大興的作用,而加強岐州的存在感。
這與長安老舊,大興破敗無關,而是雍縣地處交通要道,能夠輻射隴右與漢中。
同時仁壽宮也在岐州境內,崔澈若是西巡,必然是要入住仁壽宮的。
至於齊王崔彥卿,則會被任命為青州總管,都督黃河下遊各州諸軍事,配合且暗中監視徐州都督李靖。
至於嫡長孫受封魏王,自然是要等他年歲稍長,派去相州坐鎮。
前朝爵位,一律按例降爵一等,但崔澈會從其中挑選有功之人,又賜爵一等,恢複其原有的爵位。
例如薛國公長孫洪,本應被降為郡公,但他獻上洛陽有功,尤其是在崔澈有意以洛陽為新都的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保存洛陽,功勞不可小視,崔澈於是為他升爵一等,依舊為薛國公。
起初,李世民以兄長生死未卜為由,拒絕承襲爵位,在李建成的死訊傳來北方後,李世民終究還是受了詔書。
李世民年少,於國無功,原本是要被降為郡公,但其父李淵為國捐軀,因而得以保留唐國公之位。
崔澈開國,大量元從得以升官進爵,但朝堂就這麼多位置,自然是有升就有降,一大批楊諒的舊部也將在未來被調離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