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漢朝初年。
劉邦有些無奈,大漢還是不夠強大,隻能用和親的方式暫時應付匈奴,儘可能減少矛盾衝突的爆發,以減少損失。
而實際上這也確實隻是飲鴆止渴,解決不了本質問題——中原資源充沛,邊境困苦。
至於賈怡的方法究竟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一切都不得而知。
最理想的自然是他們願意成為大漢的一員,歸心於大漢。
可現實往往沒有那麼美好,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而且他的大漢還是需要發展、強盛起來的,想要戰勝匈奴,武力方麵的功績必不可少。
因此,努力恢複國內混亂的經濟,治理好百姓的民聲,讓軍隊有足夠的後勤保障,加強裝備的鍛造,戰馬的培育,這些都是需要的。
可這一切又偏偏需要太多的的人手和時間了!——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讚同道“和親不過是抱薪救火,怎可能換來長久安寧,不過苟且罷了!”
他過去是這樣的想法,現在依舊是這樣的想法,未來也將一直會是這樣的想法。
他從登基開始就不斷主張討伐匈奴,讓大漢的軍隊主動對匈奴人發起進攻。
雖然同樣有著諸多的失敗和挫折,但到如今,成果已然體現了出來,眼下朝廷之上還有誰敢說他的主張是錯的?
隻有一些停留在舊時代,依舊沉浸於匈奴帶來的恐懼和威懾當中的人,固步自封。
而他們也早已被自己淘汰掉。
衛青等人紛紛表示對皇帝的讚同,如今能夠在大殿裡的基本上都是主戰派。
剩下的也隻是也隻是希望在戰鬥的基礎上保證國內民生,也並非完全拒絕開戰。
【對於賈怡這方麵的建議,劉恒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他沒有直接表明態度,也沒有對賈怡有任何嘉獎或懲罰。】
【然而,在對待匈奴的方式上,確實有了一些改變。】
【當然,賈怡的話起到了多少作用,其實很難說。當時漢初的情況依舊讓劉恒維持著和親的方法,對於匈奴內部的分化和拉攏也一直在進行。】
【甚至在單於以六萬騎兵入侵漢朝時,劉恒最後依舊采取對匈奴懷柔的態度選擇息事寧人。】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恒難道看不出來漢朝不能依靠求和政策嗎?他當然知道,這是整個漢朝有識之士的共識!
然而,匈奴當中也有遠見之人,同樣如此看待。
但是,匈奴的實力終究沒有強盛到可以直接覆滅漢朝,因此遲遲未動手。
而漢朝的國力依舊凋零,無法采取攻勢,直接掀翻那並不可靠的和平協議。
【通常,一個王朝建立後,往往麵臨著兩種情況。】
【一是自身強大,外部混亂,在經過一係列挫折磨難後,將外部影響徹底消滅,實現王朝的統一。】
【另一種則是如漢朝這般,也是初立,但自身實力卻並不比外部勢力強大多少,極易受到外部勢力的乾擾,同時自己本身還存在種種問題,隻能通過各種手段求存和平,換來發展的時間。】
【當然,當和平一段時間後,采取什麼策略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