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王、地方勢力的問題在未來已然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讓後世皇帝頭疼的巨大難題。
而至於經濟問題,他隻是把握一個大致方向,提出需求,選擇答案,諸多具體措施還是要手下人實施,日後再慢慢謀劃和準備。
而人才問題,賈誼終究是個值得托付的人,想辦法再進行一番提點,讓其不要過於激進,留待有用之身,待到太子繼位,便可開始施展抱負,實踐他的理念,為大漢發光發熱。
【漢朝的心腹大患匈奴未來的結局已然板上釘釘,將在漢武帝時期徹底迎來終結;劉恒的求取和平努力發展的策略如馬政、糧草等問題也在解決的過程當中;最後剩下的問題便是老生常談的諸侯王。】
【與漢朝剛建立時的異姓諸侯王的威脅不同,那時還有劉邦和老一輩的人在,皇權還算穩定。】
【可隨著幾代帝皇的過渡,尤其是在劉恒的安撫策略後,異姓諸侯王已然不再是中央的一大隱患,取而代之的同姓諸侯王。】
【起初為了平穩朝政而被劉恒提拔起來的他們,在劉恒的寬容政策下,力量不斷積蓄,勢力越發龐大。】
【再加上諸侯王成年子孫的不斷增加,而朝廷所派的太傅卻是年事已高,告老還鄉,這種情形下,劉氏諸侯王們便越發的難以控製。】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對於神跡中的話簡直再讚同不過,那些同姓諸侯王們對於權力的渴望一日大過一日,野心不斷膨脹,甚至都想從他這皇帝手中分點權力,拿點東西!
那點心思簡直是擺在了明麵上!
這還難道還不是嚴重的威脅嗎!
當年他父皇在位期間爆發了七國之亂,可當年有幾人說了什麼?
可後來,出現了多少人借此機會指責劉恒刻薄、不顧親情倫理?
那七國之亂真的是因為劉啟的削藩政策而導致的嗎?怎麼可能!
要知道,以吳國為例,他們四處進行賄賂,不斷用金錢腐蝕中央朝廷,讓他們為自己打掩護,同時還意圖在中央朝廷進行買官行為。
最後還在自己的封地私鑄銅錢、販賣鹽鐵、兵馬,反叛的力量已然準備的無比充分。
這種時候誰還信你沒有彆的心思?
沒有父皇的削藩政策,這些藩地遲早也要爆發叛亂。
至於說不顧及親情?
彆說他大漢了,曆朝曆代哪一個天子能夠重視親情?
倘若重視親情,偏袒親人,那麼江山還能守得住嗎?
——
漢朝初年。
劉邦歎了口氣,最後還是要走向郡縣製的軌道啊!
他當初封了不少異姓諸侯王,也不過是為了防止出現秦朝那樣快速倒塌的局麵,避免自己的大漢創立即傾覆,但長遠來看,國家還是更加適合郡縣製。
而現在從神跡當中看來,後世也確實如此,那些同姓諸侯王們或許在自己乃至劉盈時期還有些用,但到了後麵。
不僅起不到什麼作用,反而竟成了大漢進步的絆腳石。
喜歡開局盤點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盤點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