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的故事並不特殊,在南朝看似國泰民安的表象下,每日不知會發生多少同樣的慘劇。可碰巧的是,她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遇到了摯啟,而摯啟也目睹了她從風華正茂到跌落泥土,再到無辜死去的短暫一生。
寧櫻當年來到安仁縣城時,陳家已然敗亡。不曾親眼見到這個女子的她,也漸漸在摯啟的描述中,看到了陳寧作為城中第一大家族長女的風采。
不曾感受過父母之情的她對陳寧還有幾分羨慕,可隨著故事的深入,她眼眶中漸漸也積滿了淚水。
尤其是陳寧從落魄流浪到寄身畫舫的那段屈辱經曆,更是讓她的眼中的淚水被怒火燒得一滴不剩。
她從未想過自己會因為一個陌生人悲怒交加,儘管她知道這種事處處可見。
摯啟的聲音聽起來十分淡然,仿佛在講述一個在話本上看到的俗套故事。他講的很慢,不過寧櫻仍然在陳寧之死與埋葬金鈴這一段,感受到了他的情緒變化。
摯啟對陳寧或許沒有男女之情,可在兩人短暫的相遇中,他卻在將愧疚與惋惜深埋在心中,即便他覺得陳寧的死是一種解脫。
故事講完,兩人默契的看著遠處越發喧鬨的畫舫,良久沒有出聲。
隨後二人緩緩走到河邊,寧櫻在猶豫了好一陣後,終於想到一句合適的安慰之詞。
“能帶著你的愧疚死去,對於她來說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是啊,當時她心中滿是絕望,我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勸她。也許我不出現,她還能靠著仇恨咬牙活下去。”
“與其那樣痛苦的活著,還不如……”
寧櫻沒有繼續說下去,摯啟突然轉過頭,給了她一個苦中作樂的笑臉。
“你說的不錯,當時她已經放下了一切。而幾年前我將金鈴埋在她父母墳邊時,我以為自己也放下了。可當年她笑臉上那雙看不到絲毫希望的眼睛,我至今都無法忘記。”
“既然如此,不如抽空去拜祭一番。”
摯啟點了點頭,寧櫻還要繼續勸慰幾句,沒想到一條小船緩緩飄至,停在了兩人身前。
此時的寧櫻心中有無數情緒無處發泄,頓時便將怒火轉移到了黑暗中的船夫身上。
她叉著腰已經想好了諸多謾罵之詞,卻被摯啟攔了下來。
摯啟看著船夫走到寧櫻的另一側,這才確定眼前的佝僂之人,正是他與寧櫻初登畫舫的那位老船夫。
隻是十多年過去了,他身形未見變化,船依舊劃得很穩,除了鬥笠下的胡須長了幾分,竟然不見絲毫變化。
“老伯,飛燕閣可還在河上?”
摯啟這個問題抱著一絲僥幸,可回答他的是一頂左右搖晃的鬥笠。
“那棲鳳樓呢?”
聽到這個名字老者愣了片刻,最後點了點頭。見著兩人沒有借渡登船的打算,老船夫緩緩將船劃出,朝著另一邊人多的河岸駛去。
“你認識他?”看著摯啟追著船影遠去的眼神,寧櫻不解的問道。
“當年我們第一次來到秦淮河時,就是坐的這條船。”
“什麼?”寧櫻驚訝的看了摯啟一眼,隨後也追上遠去的船影。“我記得當初他就已經很老了,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他竟然還能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