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電影節開幕式結束後,在龍騰水師聊天群上,卓小偉發出了一條重要指令“各位,老板的電影進入三項決賽,預計至少得獎兩個,請開始拍馬屁吧!”
“南江艦之我愛一條棍”“收到,霍董威武、神仙姐姐威武!”
“漢東艦之天仙座下小侍衛”“哇哈哈,不愧是英明神武帥氣瀟灑的霍董,還有知書達禮、姿色無雙的大嫂!各位,請留意我的文章,看我怎麼吹!”
“巴川艦之龍騰最鋒利的爪牙”“小侍衛,明白,我將再次化身為棒子加把火,各位,請繼續向我開炮!”
“奉天艦之蕭劍雙絕”“老板威武,等我一會,我正砍棒子呢!”
“……”
半小時後,網絡上,霍歌的名字第一次超過了劉亦妃,各種文章充斥在網絡各個角落。
《誰是霍歌?!》
《論霍歌與神仙姐姐的關係!》
《霍歌一手將神仙姐姐捧上神壇的大神!》
《開盤啦!霍歌的電影能得幾個獎?!》
……
其中有一篇《東都電影節的哪個獎項含金量高?》專業評析文章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這篇文章說霍歌要是拿到亞洲之風或青年導演競賽獎項,比在主競賽單元拿獎的含金量要高得多。
因為亞洲之風或青年導演競賽獎項雖然有評委投票,但有三十名專業的電影人士參與評選。
而主競賽單元獎項隻有評委投票,考慮的是電影的綜合表現,而不是專業性。
所以亞洲之風或青年導演競賽獎項的專業性更強。
這與大多數網友的感知相反,許多人認為拿到主競賽單元裡影帝、影後、最佳導演這些獎項,才是含金量最高的。
網友分成兩派,就獎項含金量高低,在網上又掀起了新一輪的罵戰。
直到一位大神以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近十年的得獎影片數據,作了一個含金量對比的論文,才算終止了這場罵戰。
對於演員而言,拿到影帝、影後的頭銜,是職業生涯的至高榮譽,能提升知名度,也能實打實地提高自身的商業價值。
但對於導演,非主競賽單元的獎項的含金量則更高一些。
因為對於導演來說,最大的價值所在,就是拍出來的電影能大賣。
如果拍出的電影,得不到得不到電影發行方的認可,賣不出去,那投資人的錢就打了水漂,那下一次,就沒有人找導演拍電影了。
票房不好,版權賣不出去,對導演來說,得什麼獎都沒有用,就是失敗。
藝術是藝術,生意是生意,兩者有時能結合起來,但大多數時候是各走各路的!
這位大神還指出來,霍歌的《魅影實錄》進入三項單元的最後決賽,其實說明這部電影是藝術性與商業性兼具的電影。
你們爭什麼呢?
有什麼好爭的呢?
與其關心獎項的含金量,不如關心一下霍歌是誰?
關心一下霍歌與劉亦妃之間是否有精彩的故事啦,這才有爆點!
無論電影得到哪一類獎項,對於霍歌這位新人導演來說就是巨大的成功。
何況《魅影實錄》拍攝製作成本還不到十萬,怎麼著也能收回成本來。
由於這位大神並沒有將宣傳發行成本也算進去,而不太清楚電影製作成本的廣大網友們就信以為真,以為《魅影實錄》很容易回本,霍歌肯定一舉成名。
於是,許多網友不再爭論獎項含金量,而是紛紛去扒霍歌的底細,看他與劉亦妃之間有沒有不得不說的故事。
千度貼吧東都電影節吧內,以往這個板塊沒有什麼熱度,但劉亦妃有電影參選電影節後,這裡開始熱鬨起來。
當得知劉亦妃有希望獲獎時,這裡如同集市一樣喧囂起來。
一排排的主題都在催促、詢問。
“霍歌跟劉亦妃是不是戀人關係?有沒有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