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2日。
11月下旬鬨得沸沸揚揚的江安輪事件在專案小組到來後愈演愈烈,在月底被推到了最高潮。
各大報刊,廣大民眾都在等一個答複,然而這個答複一拖就是好幾天,市政廳不僅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表態,連狂暴的輿論也被一波波壓製了下去。
申報、新聞報的頭條不再是江安輪,轉移成了剛抵滬,來華訪問與合作的德國軍事顧問團。
其他報紙也紛紛跟著大肆渲染此事,將其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崛起的重要契機,並且說德國軍事顧問團有意在華開辦工廠,已經將目光鎖定在上海灘、蘇州城、嘉城等地。
民眾的視聽是很容易混淆的。
隻要沒人再提江安輪,估計再過十天半個月,大家就都忘記了此事。
張之江那晚後了無音訊,葉洛去了幾次市政廳,都被告知專案小組在整理卷宗和報告,無暇應酬。
張定瑤等人似乎也在刻意回避他,他便隻能作罷,靜心等待後續結果。
不過從各種風向看,葉洛大概猜到了江安輪事件要黃,心中有些感慨。
若真如此,說明國民政府高層已經出了決斷,寧可包庇那個幕後黑手,也不願意借銷煙平息民憤。
這些天白雄起反複告誡葉洛,不要再搞七搞八,專心安排他和白秀珠在12月5日的世紀婚禮,趁早把名分定下,把婚結了。
就在葉家人忙活婚禮之事時,遠在東北的張漢卿又收到了校長的密電。
昨天他接到葉洛正式的婚宴邀請,便準備再度南下,為自己這個小兄弟祝福一番,順便去趟金陵,和那位校長見一麵。
如今擺在他麵前的最大問題便是究竟要自治還是易幟。
今天上午,他剛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國民政府駐北平代表趙誌白其要旨為“第一,我方內部日見堅固,唯外交仍棘手,請將特殊情形介紹於國人,以免誤會;第二,我對於統一早有決心,易幟誓必實行,但因有未了事件甚多,須先辦理完結;第三,絕不賣國,但有為大勢所迫非辦不可之事,此乃弱小民族被人壓迫之實況,人應諒之。”
其實之前在和葉洛的電話交談中,他的心思就很明顯。
張漢卿本人更傾向於國民政府。
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皇姑屯事件,他和日寇有了不共戴天的血仇,日寇要阻止他和國民政府聯合,他自然不會順了日寇的心意。
第二,名義上的統一也是民眾所向往的事情,無論南北地區的民眾,都希望在此時刻,國內不要繼續像從前那樣,軍閥混戰,讓洋人有可乘之機。
第三,他自身有濃鬱的愛國情懷。
第四,父親過世後,北方軍隊內部並不和諧,實際戰力也不如從前。
第五,國際形勢非常適合他與國民政府聯合。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發展對日寇也越來越不利。
美、英、法等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一再向日寇施加壓力,使日寇在外交上陷入孤立。
國內反日的輿論日益高漲,抵製日貨運動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使他們的外貿損失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