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張漢卿和校長做出這種決定的原因是如今太過複雜的華國局勢。
兩人這些年都忙於內鬥,根本沒有做好打外戰的準備。
校長在今年初的日記裡寫道“廣西之桂逆,江西之紅匪,山西之叛部,山東之馮部,四川之劣軍,皆需處置妥當,不使牽一發而動全身。仿魯軍(孫連仲部)能遵命開至江西,則紅匪與馮部皆有辦法。至於桂逆,隻求其解散張奎所部,李、白迅即離桂即可矣。而山西急於四川,亦應速辦也。”
從日記裡可以看出,校長想調馮玉祥的舊部去江西,和地下組織搞一個兩敗俱傷。
桂係那邊以安撫為主,川渝暫時放著不管也行,他的當務之急是吞並和消化閻錫山的舊部和地盤。
校長打得好算盤,可惜突然出現意外,江城那邊,汪某人搞出個國民政府,瞬間讓他處於進退兩難之地。
就在葉洛回慶市後不久,駐守豫省的石友三突然造反,起兵擁護江城國民政府。
石友三造反的主要原因是不滿足現狀,他覺得自己很早就通電歸附了張漢卿,卻沒有撈到太大好處。
憑什麼啥也沒乾的韓複榘能統治魯省,而自己的兵力不在韓複榘之下,建製更加完整,卻隻能駐防在順德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於是石友三在豫省起兵造反了,他麾下擁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和坦克部隊,共有六萬餘人的兵力,戰鬥力頗為強悍,還曾在中原大戰時多次擊敗校長的中央軍。
石友三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趕走張漢卿,自己來統率整個北方。
與此同時,江城那邊也在積極配合,調兵遣將想要跟校長一決勝負。
在這種情況下,校長和張漢卿哪裡還敢招惹日寇?北方軍的十幾萬精銳,留在華北根本不敢動彈,必須先把石友三這貨給剿滅了再說。
不僅如此,張漢卿的堂弟張學成如今就在石友三麾下。
張學成上躥下跳,到處攛掇地方軍閥聯合起來反抗堂哥,不但跑去遊說了孫殿英等人,還主動聯絡了日本人,並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日寇、石友三和江城國民政府勾結在一起,讓張漢卿實在頭大如鬥。
此時遠逃到大連的閻錫山,已經準備返回山西重掌大權了。
不久前閻錫山得到了確切消息,他甚至連日寇什麼時候在北方動手都一清二楚,就想趁這一波入侵東山再起!
各方勢力都在蠢蠢欲動,校長和張漢卿這兩個如今最風光的大軍閥,被迫陷入內憂外患的糟糕局麵。
於是張漢卿撐不住,先病倒了。
他把軍事交給參謀長負責,自己待在醫院裡,逃避般的開始養病。
其實石友三還好解決,真正的禍根在閻錫山。
曆史上,閻老西選擇在八月份返回根據地,把張漢卿、校長吞並消化華北、西北的計劃全部打亂,把北方軍的精銳牽製在華北地區無法動彈。
閻錫山搞教育、搞工業對國家確實有貢獻,但在中原大戰和九一八事變中,卻是誤國誤得很徹底。
葉洛沒想到的是,這閻老西竟然還想著自己,臨近八月份,竟然冒著暴露的風險,還打了電話,發了電報給他。
雖說言語間很是隱晦,但頗有“我東山再起,就封你做財政大臣”的意思。
葉洛哪裡還敢繼續和閻老西扯生意,也不回複,轉頭就把電報和此事發去給了張漢卿。
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張漢卿消極的躲在醫院裡,要是因這個被點撥起來,能徹底放下內戰的事情,將注意力轉回北方,也許能讓之後的損失降低一些。
可惜收到電報後,張漢卿隻是簡單打來一個電話感謝葉洛的提醒,但語氣裡卻全然沒有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