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開始,大家不約而同的起了個大早。
昨晚大姨夫說了,為了慶祝大家以後就是一個村子的人了,他帶大家吃點好的。
早上一早,他就帶著自己的兒子和村長家的兩個兒子去了山上。
其他人也沒閒著,因為路上她們曾經討論過,到了目的地第一件事是乾嘛,有人說是先休養兩天,然後再建房,再開荒這樣子。
後來還是被村長否決了。
實際上她們每家帶出來的糧食並不多,除了路上消耗的,每家剩下的糧食有限。
而如今正值春天,正是農忙的好時候,錯過春耕,得耽誤一年的收成,誰敢?
所以現在第一要務就是趕快開荒出來,把糧食種上是最緊要的。
房子的事等忙完後再開始弄。
他這個說法大家都認同,於是早上送走了大姨父他們,所有人都順著河穀的邊上開始割草。
河岸上的荒草是真的高,人在其中隻能冒個頭出來。
為了保證效率,懷初提出了集體勞動這個概念。
集中所有的人手做目前這件事,沒有比集體勞動來的速度快了。
可能大家也都清楚自家都是個什麼情況。
比如說懷初家,真正能稱的上勞動力的也就是許方遠一個,她和懷安……不提也罷!
同她家情況一致的不再是少數,這裡麵最不缺勞動力的就是大姨一家。
如今所有人都從山腳下開始,一人負責一段距離,這樣推進著來。
這個時候就是考驗大家的時候了,他們甚至連孩子都上了。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工具是有多重要,他們幾乎是人手一把砍刀。
荒草、經過一個冬天的時間都乾枯了,隻有底部才剛剛煥發出生機。
小樹不高的那種通通砍掉,野草連根拔掉堆放在一起。
遇到有石頭的,還要把石頭搬離。
左右兩邊能走多寬走多寬,隊伍不斷的優化,最後變成了年長的在前麵清理荒草,孩子們把地裡的石頭清理出去。
不知是不是集體勞動的關係,優化以後,速度快了不少。
種田就需要水,地勢低的這一片當成水田不錯,而沿著這片河穀往下,衝積出來的平地他們全部都能拿來種稻子。
澆地就直接建個水車,從河裡引水上來。
開到兩座山相接的地方,有人驚喜的發現了處山泉水,難得的是,這處泉水沒有明顯的泉眼,完全是從山石中滲出來的。
大家商議著便把房屋建在這處水源附近,剛好山坳拐角處,也不是很顯眼。
等中午大姨夫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出了好大一片。
所有人熱熱鬨鬨的聚在一起吃了一頓肉食後,開荒的隊伍再次擴大。
有了青壯的加入,明顯速度快了不少。
當然,這也得益於剛剛過了冬天,這時候正是萬物生發的時候,長的慢點兒的都還沒有萌出新葉,乾枝割起來很是方便。
到了下午,外婆家幾乎所有的勞力都來了,順便還給他們帶來了最重要的東西牛。
其實在河岸邊上能充作水田的地方並不太大,大約有百米左右的寬度,長度當然是可以延伸到河床下遊很遠。
因著人手有限,他們就開了一公裡左右的長度。
彆看長度這麼長,山勢會有變化,所以開出來的田地寬窄不一。
再往上,緩慢的往上行,村裡人準備把房子建在這一塊地方,自然不會全部占完,剩下的就做成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