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外的天下商城,在進行守城演習前的準備工作。
鎮南關內的威南將軍府,也在進行著攻城演習前的總動員。
隻見坐在主位上的威南將軍開口道“我已經跟鎮南關外的天下商城那邊,打過招呼,正月十八那一天,將會對天下商城,進行攻城演習的行動。”
“按照我與歐陽大人兩個人,商量的最終結果,將這一次的攻城演習,改為真正的攻城戰,由我們鎮南軍,出動六萬名軍隊士兵,對天下商城進行真正的攻城。”
“歐陽大人在信中承諾,如果我們鎮南軍的軍隊,可以攻破城池,將會由他個人,拿出一萬兩銀子,或者是等值一萬兩銀子的美酒,作為對我們鎮南軍,將士的獎勵。”
“這一次,我們鎮南軍攻城,所消耗的所有物資,都由歐陽大人出資,補償我們鎮南軍的損失。”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準備,我們演習當中,所需要攻城的武器,和裝備,也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把這一次的攻城演習,重視起來,就當做是一次,我們對敵國,進行攻城侵略的戰爭,一樣對待。”
“這一次的攻城演習,不但可以得到歐陽大人的獎勵,同時還可以,檢驗我們鎮南軍的戰鬥力,由於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趁著這一次的機會,一定要好好的檢驗一下,我們士兵們的戰鬥力。”
“大家在這一次的軍事會議,開完之後,立馬就下去,開始緊張的準備起來,正月十八的那一天,正式開始向天下商城進發,發起攻城戰。”
“所有人下去之後,都要檢查所有的攻城裝備,衝車、雲梯、渡濠器具、投石車等等,都要好好的檢查一遍,免得在正月十八那一天,向天下商城進攻的時候,讓天下商城裡麵的退役老兵們笑話。”
“還有我們鎮南軍,自己研製出來的攻城器械,還沒有在哪一次,攻城上麵用過,這一次也要用到,攻打天下商城這上麵來,好好的檢驗一下,這個攻城器具的威力。”
“找到當中的一些不足,攻打完天下商城之後,我們再來進行一一的改進。”
“我們從鎮南關內,帶走六萬名士兵,去攻打天下商城的時候,駐守在鎮南關內的四萬名士兵,一定要警惕起來,好好的守住鎮南關。”
“免得大魏國方麵的軍隊,對我們發起偷襲,那就麻煩了,但是我感覺,應該大魏國的軍隊,沒那麼大的膽子,如果他們敢過來偷襲的話,我們6萬名鎮南關的士兵,會馬上聯合,天下商城裡麵的兩萬名退役士兵,對他們進行,前後夾擊,直接將他們全殲。”
“演習期間,所有的斥候,全部都派往演習區域,千萬不要讓大魏國的探子,或者斥候,看到我們攻城的過程,免得泄露我們的戰術,以及一些攻城器具。”
“諾。”
古代軍隊,攻打城池專用的機械化器具,能有效對城池防禦體係,進行直接破壞,或協助攻擊,常見的攻城器具有衝車、雲梯、渡濠器具、投石車,巢車,木幔,轒轀車,撞車,臨衝,壕橋,重弩,它們的出現,是古代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
第一種衝車也叫「臨衝」或「對樓」,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即以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攻城主要兵器,屬於古代攻城器械。
第二種雲梯是一種攀登城牆的工具。相傳雲梯是春秋時的巧匠魯班發明的,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
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戰國時,雲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
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
唐代的雲梯,比戰國時期,有了很大改進雲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
同時,由於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隻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
另外,由於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
到了宋代,雲梯的結構又有了更大改進,據《武經總要》所記,宋代雲梯的主梯,也分為兩段,並采用了折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接,這種形製,有點像當時通行的折疊式飛橋。
同時,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使登城接敵行動,更加簡便迅速,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雲梯吸取了唐末雲梯的改進經驗,將雲梯底部,設計為四麵有屏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麵,人員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種類很多,雲梯算是巨大笨重、結構較為複雜的一種。
攻城在古代有多種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為決勝前提,架梯必須果敢、迅速、乘虛入城。
所以常用的有各種輕便簡單的飛梯,漢代時,漢軍攻打郅支城,該城外設一道木城牆,內設土城牆,防守相當嚴密。
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擊退城上守兵,用火燒毀木城,持弩弓,操長戟,衝入木城,然後迅速接近土城,四麵架梯,緣梯登城,很快搗破了內城。
這種攻城方式便是強攻,儘量縮短雙方對峙時間,一鼓作氣,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須使用輕便飛梯,飛梯結構簡單,重量輕,多是木製竹製。
宋代飛梯長二三丈,首端裝有雙輪,便於依附登城,另外還有“避檑木飛梯”、“躡頭飛梯”、“竹飛梯”,形製略有差異,但都輕便實用。
第三種渡濠器具宋代濠橋的長短,以濠為準,橋下前麵有兩個大輪,後麵是兩個小輪,推進入濠,輪陷則橋平可渡。
如果濠闊,則用折疊橋,就是把兩個濠橋接起來,中間有轉軸,用法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