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凶殘成性的湘軍,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所繳獲的騾馬宰殺,以此來填飽自己饑餓的肚子。
隨後,他們又在投降的士卒指引下,如餓狼一般氣勢洶洶地向著鎮靖堡的外圍門戶——隆腰鎮發起了新一輪猛烈的攻擊。
曆史記載中曾描述道“西山之賊林立”,由此可見當時敵人數量眾多且分布廣泛。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金順率領著八旗兵分成左右兩路,艱難地攀爬而上,奮勇殺敵;與此同時,劉鬆山則指揮著中軍部隊,分為前後兩部對堡寨展開強攻。
一時間,清軍的步兵手持洋槍洋炮,密集的火力如同雨點一般傾瀉而出,無情地射向敵陣。
而騎兵們也趁機縱馬疾馳,迅速掩殺過去。
在清軍強大的攻勢麵前,董營的將士們漸漸難以支撐,最終隻能無奈地向鎮靖堡方向潰敗撤退而去。
自那以後,鎮靖堡就如同失去了所有保護的孩童一般,徹底暴露在了清軍如狼似虎般的包圍圈之中。
清軍將領劉鬆山率領著他那剽悍的馬步大軍,氣勢洶洶地直奔鎮靖堡而來。
董福祥的父親董世猷眼見局勢危急,深知抵抗已然無望,於是便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開城乞降。
隻見董世猷帶著一眾部下,恭恭敬敬地出城迎接清軍,並表示願意率眾歸誠,還將人員名冊呈交給劉鬆山審核。
然而,就在眾人都以為事情就此平息的時候,董世猷卻又向劉鬆山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寬限幾日時間,因為他已經派人去召回正在外麵的兒子董福祥。
表麵上看,這似乎隻是一個普通的請求,但實際上卻是董世猷精心策劃的緩兵之計。
而此時的董福祥,全然不知鎮靖堡所發生的一切。
他正馬不停蹄地準備帶領部隊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
可惜的是,左祖棠這位老謀深算的軍事家早已對董福祥的行動有所預料,並且提前部署好了一切。
左宗棠命令提督張曜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從河曲出發,趁著黃河冰層尚未融化之際,冒險履冰過河,然後迅速深入陝北地區發動突然襲擊。
這一招可謂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毫無防備的董福祥部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刹那間,喊殺聲、槍炮聲響徹雲霄,董福祥的軍隊被打得暈頭轉向,士兵們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給董福祥造成了極為慘重的損失,無數將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儘管董福祥竭儘全力想要穩住陣腳,但無奈清軍攻勢太過凶猛,最終他也隻能率領著殘存的部隊狼狽不堪地向著黃河邊逃竄而去。
然而,命運仿佛對董福祥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絲毫沒有展現出一絲憐憫之情。
早在之前,左祖棠便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準確地預料到董福祥將會選擇逃往黃河方向。
正因如此,他未雨綢繆,提前在這漫長的逃亡路途上精心部署下了層層嚴密的防線以及眾多戒備森嚴的關卡。
董福祥率領著那支殘存無幾的隊伍,一路跌跌撞撞地艱難前行。
但等待他們的卻是清軍一次又一次無情的圍追堵截和猛烈的攻擊。
無論他們如何拚命掙紮、奮勇抵抗,卻始終難以突破眼前如銅牆鐵壁般堅固的封鎖線,順利抵達黃河彼岸。
這支曾經威風凜凜的隊伍如今已是狼狽不堪,士兵們個個身心俱疲、士氣低落。
在無儘的絕望與深深的恐懼籠罩之下,他們隻能咬緊牙關,拖著沉重的腳步繼續向前邁進。
而前方的道路卻布滿了荊棘險阻,每邁出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就在眾人彷徨無助之際,張俊眼見局勢已然無可挽回,心中深知再堅持下去也隻是徒勞無功,於是苦口婆心地勸說董福祥向清軍投降。
他言辭懇切地說道“我們當初組織團練本是被賊人逼迫無奈之舉,後來又遭遇年歲乾旱,流離失所才走到此地舉兵殺賊,可如今若繼續執迷不悟,不但無法達成初衷,反而還會因為騷擾百姓而背負千古罵名,試問後世之人有誰能夠理解並原諒我們呢?”
與此同時,劉鬆山也派遣自己的心腹幕僚柏子俊親自前往董福祥所在之處,詳細地向他闡述其中的利害關係,並極力規勸他放下武器,歸順清軍。
麵對這雙重壓力,董福祥內心經曆了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戰。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終於意識到負隅頑抗隻會讓更多的兄弟白白送命,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權衡再三,董福祥最終做出了一個痛苦而無奈的決定——率領手下僅剩的十萬餘人向清軍投降。
話說那劉鬆山按照湘軍的編製方式,對董福祥予以重賞,授予其五品軍功之銜。
不僅如此,他還特意留下那些身強體壯且作戰勇猛的兩千名頭領和士兵,並經過一番精心篩選之後,將他們組建成一個全新的營地,交由董福祥全權統領。
這個營地被賦予了一個響亮的名號——“董字三營”!
與此同時,極具眼光的劉鬆山並未就此罷休。
他又從眾多投降的民眾當中,仔細地挑揀出四千餘名合適之人,讓他們充當後勤勇夫,負責各種軍需物資的運輸與保障工作。
而至於其他的部屬以及家眷們,則都被妥善地安置在了瓦窯堡、老君殿、周家峻等地。這些地方土地肥沃,適合耕種開墾。
於是乎,眾人紛紛在此辛勤勞作,開辟出一片片荒蕪之地。
喜歡清末起義恩仇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清末起義恩仇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