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從最早的突火槍出現到戰場上能實戰的燧發火槍,整個過程曆時五百年左右。以後世的角度來看,倒不是這火槍有多少技術含量或原理如何高深,主要是受製於材料和製造工藝。
公元953年時陸少峰一步到位要製造燧發火槍,是因為手中有了合用的材料和電動工具,這才做出這幾百年的跨越。
陸少峰等不及趙誌偉的錳鋼,在煉出一爐好用的高碳鋼後,費力地做了幾根鑽頭,用電鑽試過後便決定先手工打造幾支短槍,也是為以後批量造槍探探路子。
不會打鐵,隻能用最笨的辦法。槍管是煉鋼後鑄造的鋼條,再用電鑽在鋼條上鑽孔。其它部件用鑄造出來的鋼板,再用角磨機按畫好的圖紙先一點點切成型,再細細打打磨。
現在最擔心角磨機和電鑽什麼時候會被弄壞了,那可就麻煩了,因而用起來格外小心,工作一段時間就停下來散會兒熱。
鑽槍管一來很慢,二來要講究精度,雖然有電鑽的加持,也是費了大半天功夫才鑽得一條二十公分長的管子,口徑弄成了十五毫米,太大的話槍的重要就重了,如果威力不夠再加大。
花了五六天時間,第一支短槍終於麵世,陸少峰滿手都磨出了水泡。到後來才發現,鑽槍管花的時間還是最少的了。最費心力的是短槍的其它部件,不是設計不合理,就是各個零件裝起來彼此配合不上,修修改改重複了好多次。
到後來幾天,陸少峰也想到了一個辦法,在電腦上用軟件畫設計的圖紙。做出實物來發覺不合理就先在電腦上做整體修改,改完後再用薄薄的紙張在電腦屏幕上對著描出來。
這樣的笨辦法,卻是現時最好的辦法了,陸少峰接下來設計齒輪和簡易機床等用得上,隻可惜電腦裡沒裝幾款好用的軟件。
又是試過槍後,效果也馬馬虎虎,在五到十米的距離內,威力和準頭都不錯,超過二十米,能嚇著人。李子強試過後認為可以量產,能用於近身的實戰。
隻是這燧石的點火率讓人很不放心,關鍵時刻啞火也有可能。最後又一致商定,這是硬傷,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解決,那就一人雙槍。
等第六把短槍造出來,時間又過去了十來天,算下來平均兩天造一支。
陸少峰的造槍計劃也就此打住,有了這六支短槍,算是基本上武裝起來。後麵按需要再造,當然不能再是這樣手工打造,得用上簡易機床,所以陸少峰接下來的任務是搞機床,將水力用上。
基地裡的二十畝山地都種上了土豆和紅薯後,農活已經不多。十來戶工人做了分工,主要製造高度酒和用稻草燒製稻草灰。
工人當然就是原來的流民,現在統一改稱為工人,護衛則叫衛士,不能叫衛兵,三個小子還是叫隨從。工人和衛士現在還沒允許走出基地的大門,得培養出他們對這個團隊有畏懼心和向心力後才行。
趙誌偉煉鋼、陸少峰造槍,李子強忙著練兵,把六個護衛和三個小子當成手下第一批兵來練。
出身於紀律單位,李子強練起兵來還是有一套的,製訂出了一係列的條例和實施辦法,還有獎有罰。也沒忘給這些人畫大餅,直言基地發展得很快,很快就要用到人手,練得好的將來可以當隊長、當領導,待遇就會高上許多,練不好的就去當工人。
每天都有體能訓練和紀律訓練,就是圍著基地跑圈和站隊列,再就是三人一組用長槍練最簡單的配合、刺殺。
這樣半個月下來,這九個人的小隊已經有模有樣了,身體也壯實起來。當然,高強度的訓練之外,還要好的夥食,原則是葷素搭配、量大管夠。
這樣的待遇可是很少見的,這九人練得一天比一天起勁,特彆是二月底發了工資,這實打實的兌現更是讓這些人看到了主家的好處。
等小鋼炮造出來,這幾個人的心也收得差不多了,李子強還來了一次集體觀摩。三個小子還好些,一直是待在三兄弟身邊,已見識過小鋼炮的威力。那六個衛士隻是聽到了轟轟的炮響,不知道具體的情況,見了真家夥的威力後,先是嚇得臉色慘白,緩過勁來後又個個都欣喜若狂,這也是他們以後的保證。
然後就是對九人培訓操作火炮,三個人為一個組,要求能在一分鐘內打出三發才能合格。
短槍造出來後,暫時不配發給外人,隻有三兄弟做隨身武器。
李子強為了加強對六名衛士的威懾力,還跟他們做了一對一的單挑,結果這六人中,除了一人能跟他對上幾個來回外,其他的人都是很快就被放倒。不是李子強有多厲害,而是這些人太菜了。
李子強給九人開會,說道“我不要求你們有多厲害,隻要求你們能絕對服從,碰上危險能不畏生死,能同心協力。若有臨危畏縮者,一律嚴懲。”
經過近兩個月的打磨,李子強評估,認為現在這個小隊加上現有的裝備,碰上三四十人規模的威脅,已經能戰而勝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