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自己打高麗,還要占兩座城,大宋現在還在內憂外患中,就不能讓自己準備充足一點!
不過抱怨歸抱怨,趙元一直想攻打高麗是因為一件事,不僅僅是高麗還在跟金朝眉來眼去,而是領土問題。
在曆史上天會四年(公元1126年),高麗國王派遣使者奉上奏表,向金國稱臣。
金太宗承諾,如果高麗像以前對待遼國那樣向金國稱臣,就把保州地區賜給高麗。
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高麗國王再次上奏表,請求金國不要索回逃入保州邊境的邊民。
在高麗的多次請求下,金太宗接受了這個請求,“從此保州的疆界確定下來”。
高麗與契丹遼國糾纏了一百多年都沒有得到的鴨綠江東岸的保州(包括土地和人口),從此離開了華夏。
最終形成的局麵是,金國與高麗的西北部以鴨綠江下遊為邊界,金國與高麗的東北部邊界,則基本上以遼代的舊疆界為依據。
高麗欺騙金國,謊稱一直以來對鴨綠江東岸擁有主權,並且以女真和高麗(高句麗)原本是一家的說法來騙取女真貴族的好感。
在高麗的軟磨硬泡之下,金朝以高麗稱臣納貢為條件,冊封高麗國王的稱號,把鴨綠江東邊的土地賜給了高麗。
高麗最終在這次領土交涉中獲得了巨大的實惠,並且對後來的中朝邊界產生了影響。
到了元代,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把高麗國打得稱臣納貢,屈辱和親,還成了元帝國掛名的“征東行省”。
1387年,明朝滅元,朱元璋在東北大部分已經穩固的情況下,計劃接受原來元朝政府在鴨綠江東岸的土地。
在朝鮮半島北部原先叫開元路的地方,設置了鐵嶺衛。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顯,鐵嶺(今朝鮮江原道和鹹鏡南道交界)以北,本來是元朝的土地,現在大明來了,這塊就該我大明管。
你們高麗國原來在鐵嶺以南,現在就在那好好待著,咱倆各安其守,井水不犯河水。
這無非是叫高麗把吃進嘴裡的鴨子給吐出來,人家自然死活不乾。
高麗國王王禑,先是百般抵賴,說這裡“自來係是本國之地”。
後來,當其得知明廷派軍渡江之後,竟然宣布和明朝絕交,令“著大元冠服”,並“興八道兵”準備和明軍決戰。
帶兵征明的高麗右統軍使李成桂,頭腦比較冷靜,中國那麼大,朝鮮那麼小,哪裡打得過?
李成桂列舉四個退兵的理由都被高麗朝廷駁回,於是這哥們就從鴨綠江上的威化島,調轉矛頭,反攻國內。
一路攻占高麗首都開京(今朝鮮開城),囚禁權臣崔瑩,廢掉禑王,獨攬大權。史稱“威化島回軍”。
就是朝鮮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氏朝鮮。
雖然高麗撤軍結束了戰爭,但是朱元璋還是做出了一個決定,將鐵嶺衛撤到鴨綠江以西,今天趙本山的老家的位置。
李氏朝鮮,表麵上對明朝恭恭敬敬,一口一個爹,但在領土問題上卻寸土不讓。
不僅拒不退出北部原遼陽行省地區,還不斷地製造事端,想要跨過鴨綠江來。
明成祖朱棣靖難奪位後,想要加強對東北的控製,試圖招撫鴨綠江東的女真部落,恢複元代在朝鮮半島北部疆土。
朝鮮得知情況,派遣使者藝文管提學金瞻赴明交涉。
金瞻十分精明,他采用蒙和哄兩種手法對付朱棣。
一方麵他利用《遼史》、《金史》上記載的缺漏,說“考遼金地理誌,則虛自明矣。”
說鴨綠江東那些地盤“有史以來就是朝鮮的”。
另外一方麵,在大明皇帝皇帝麵前裝孫子,給朱棣戴高帽子。
自此,明朝完全放棄對半島北部的領土要求,中朝之間就基本確立了鴨綠江圖們江的江界。
李成桂死後,即位的朝鮮世宗大王李芳遠開始從朝鮮南部下三道,即忠清、慶尚、全羅道的居民大規模地強遷到北部。
大規模的“徙民”運動曆經世宗、世祖、成宗、燕山君、中宗五代國君60多年的曆程,徹底地讓半島北部朝鮮化了。
而現在正好是1130年,趙元怎麼會平白無故咽下這口氣。
趙元不去搶彆人的東西就不錯了,怎麼會讓彆人惦記自己的東西。
而且這個獎勵真的讓他也拒絕不了,一個忠誠度為90的武將或者文官,有三點技能點,全部加上忠誠度,那自己不是爽歪歪。
耶律大石不是最後去中東了嘛,自己給他加點忠誠度,那打下來的土地,不都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