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宋朝目前存在的問題,範仲淹的改革能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問題和症結。比如兩漢時期的外戚乾政。兩晉的宗室內鬥和民族矛盾。唐朝的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
宋朝也有自己的問題,首屈一指的問題是三冗問題。一曰冗官,二曰冗兵,三曰冗費。
冗官,是指宋朝的行政機構隊伍龐大,官員數量太多了,居其官不知其職的十有八九。
一官員入仕八年,可能有四年在做官,四年在等待,也叫待職,待職期間是不發俸祿的,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因為入仕有時候已然超出了物質的意義,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十羊九牧,一官多作的現象突出。
冗兵,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冗兵是指軍隊規模和兵員人數極多。
宋朝的兵源有以下幾種來源,
根據《宋史·兵製》記載“或募土人就所在團立,或取營伍子弟聽從本軍,或募饑民以補本城,或以有罪配隸給役。”
意思是宋代的兵源構成包括本地人,營武子弟,接替父兄,災荒時的饑民,流民,罪犯充軍等。
在災荒年將饑民納入軍中,既可以防止底層百姓鋌而走險,揭竿而起,聚眾造反,又可以增加兵員的數量,可謂一舉兩得。
可問題是,幾乎年年有災荒,並且宋朝兵員服役時間超長,募兵終身在伍。就是國家從一而終養著這些兵,沒有退役複員一說。
所以宋朝軍隊數量隻增不減。目前已有近百萬名,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
供養龐大的軍隊和官員是極大的財政負擔,僅軍隊一項就在財政收入的60以上。
算上養官,養宗氏貴族以及送給遼國西夏的歲幣,如今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
冗費問題凸顯在數據上,縱向來看,宋朝的財政收入是唐朝的數倍。
橫向來看宋朝的財政收入是當時世界第一,
宋朝的人口並不比盛唐多,田地數量甚至更少,為什麼財政收入比盛唐多的多?因為宋朝的賦稅更重,因為隻有收更多的稅才能勉強支撐國家的運行。
文人詩中宋朝的繁榮,士大夫優雅富足的文化生活是千千萬萬的底層百姓的悲慘血汗血淚換來的。
仔細翻看曆史,就會發現宋朝經濟文化繁榮僅限於士大夫和豪族階層,與底層的百姓無關。
負擔不斷加重的百姓,龐大臃腫的官僚機構,老弱皆有的兵源體係。
是目前範仲淹所麵臨的現實問題,那麼範仲淹的十項政策能夠徹底解決宋朝的問題嗎?答案是不能。
範仲淹也知道自己的改革不能徹底解決目前所麵臨的嚴峻問題,範仲淹更知道改革勢必會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往往決定改革是否推行下去。以及能否好好的執行下去的又是既得利益者本身。
改革從一開始,範仲淹也隻能先進行和風細雨的變化,對國家做一些局部的調整和改進,以點呈線進而帶麵,逐步全麵推行才為上策。
即使是鐵血改革家商鞅,在剛開始的十年也是溫和型的推進,十年後才開始大刀闊斧的前進。
必須要循序漸進,因為改革往往牽扯到多方麵的利益,並可能引發新的矛盾。所以不能操之過急。要分清輕重緩急,有目標,有步驟的進行。
商鞅變法101novel.com年中,前十年也隻是一些普通政策的調整。十年後才逐漸深入對政治體製,經濟體製,土地製度進行變革,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改革若不分輕重,不講次序,看似雷厲風行,疾風驟雨,實則因為過激的速度而激化與反對派,頑固派的矛盾,使改革難以成功。
“先實行第七件事。”皇帝趙貞看完之後,輕鬆說道。
說完,皇帝趙貞舒服地靠在椅背上。
範仲淹卻心頭一震,他也覺得修武備是當務之急,邊境問題日益緊迫。
而且第七件事修武備,損害當權者的利益最小,應該是其中最容易進行的。
“明年開春兒開武科。”皇帝趙貞繼續說道,範仲淹見狀也接著說“武科不但要比武功,還應該筆試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