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二年夏,京師汴梁。
一場特彆的聚會正在司馬光府上舉行。參加的都是反對新政的大臣,包括韓琦、文彥博等元老重臣。
"諸位,"司馬光沉聲道,"新政推行以來,各地怨聲載道。揚州已經發生民變,其他地方也是暗流湧動。我們必須想辦法阻止事態繼續惡化。"
韓琦捋著胡須道"王安石此人性情剛愎,根本聽不進勸諫。更糟的是,他在朝中大肆提拔新人,排擠異己。"
"不錯!"文彥博接話,"那些檢法官更是無法無天,動輒彈劾地方官員。許多老成持重的官員,都被他們趕出了位子。"
就在這時,一個幕僚匆匆進來"大人,剛收到消息,蘇軾已經被調到京城了!"
"蘇軾?"司馬光眉頭一皺,"他不是在密州任上嗎?"
"正是因為他上書抨擊新政,所以被王安石調來京城。說是要讓他親眼看看新政的成效。"
眾人麵麵相覷。大家都明白,這是王安石在敲山震虎,警告那些反對新政的地方官員。
"王安石這是要釜底抽薪啊,"韓琦歎道,"先用檢法官監督地方,又調動反對的官員,就是要斷絕我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司馬光站起身,踱步道"所以我說,光靠上書勸諫是不夠的。我們要做的,是讓陛下看到新政的弊端。"
"可是現在朝廷的言路都被王安石把持"
"那就從民間入手!"司馬光眼中閃過一絲銳光,"各位在地方上都有門生故吏,可以讓他們收集新政引發的各種問題。等證據確鑿,再一並上奏!"
正說著,又一個消息傳來王安石已經完成了新的《變法條例》,準備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政。
"必須搶在條例頒布之前行動,"文彥博說,"否則等新政全麵鋪開,就更難改變了。"
眾人正在商議對策,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喧嘩。原來是一群市民在抗議均輸法擾亂市場,導致物價飛漲。
司馬光走到窗前,望著街上憤怒的民眾,若有所思"看來,時機已經成熟了"
而此時的相府內,王安石正在召集支持新政的官員開會。
"諸位,"他環視眾人,"新政推行到現在,遇到的阻力比預想的還要大。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堅定信心!"
呂惠卿立即附和"相公說得對!那些反對的人,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我們更應該加快改革的步伐!"
王安石點點頭"不錯。這次的《變法條例》,就是要讓新政一步到位。誰要是敢陽奉陰違,就彆怪我不客氣!"
"報!"一名官員匆匆進入相府,"蘇軾已經到了京城,正在候見。"
王安石放下手中的文書"讓他進來。"
片刻後,蘇軾大步走入。雖然被突然調離密州,但這位年輕的文人臉上並無懼色。
"蘇軾,"王安石開門見山,"你在密州上書,說青苗法是"與民爭利",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蘇軾昂首道,"青苗法表麵上是幫助農民,實則是讓官府變成了放貸的商人。這與祖宗之法大相徑庭!"
"祖宗之法?"王安石冷笑,"那你可知道,正是因為守著這些陳規陋習,才讓百姓深陷高利貸的苦海?"
"可是"
"夠了!"王安石打斷他,"既然你對新政有疑慮,那就留在京城,親眼看看新政是如何救民於水火的!"
蘇軾還想爭辯,卻被王安石揮手製止"你暫時就在翰林院任職。等你明白了新政的好處,自然會改變看法。"
送走蘇軾後,呂惠卿說道"這蘇軾年輕氣盛,不知輕重。依我看,應該重重懲處,以儆效尤!"
"不必,"王安石搖頭,"他是曾鞏的學生,暫且容他一次。況且"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讓他親眼看看新政的成效,比懲處他更有意義。"
就在這時,章惇走進來"相公,各地的奏報已經整理好了。"
王安石翻看奏報,臉色漸漸凝重。原來,不少地方在推行新政時都遇到了阻力。有的地方官員消極應付,有的地方豪強從中作梗,更有甚者,竟然暗中勾結反對派大臣!
"看來,必須采取更強硬的措施了,"王安石目光如炬,"傳令三司條例司加快起草新的考核製度。凡是推行新政不力的官員,一律嚴懲不貸!"
"相公,"章惇遲疑道,"會不會太過激進"
"激進?"王安石站起身,"現在的情況,不進則退!如果我們稍有猶豫,就會重蹈範仲淹的覆轍!"
夜色漸深,相府的燈火依然明亮。一場足以改變曆史的改革,正在這不眠之夜中繼續推進
而在司馬光府上,反對派的密會還在繼續。他們已經決定,要發動一場全麵的反擊。
改革與守舊,新政與舊製,一場更大的較量即將展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