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張之維,囂張的張正文卷第298章掌握雙全手,突破靜功第五成張之維翻看著《本草綱目》,知易行難,即便是知道“人傀篇”所講,但要真正實現卻是很難。
嚴格來說,這些東西,早在張之維掌握撥動四盤時,就閃過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念頭。
但最後,他沒做任何嘗試。即便對自身格局的調控,也隻是從二十四節脊椎開始,一步步徐徐圖之。
歸其原因,還是因為風險太大,先天領周天,蓋周天之變,是一個自身格局向外擴張的過程。
相當於他自己是持刀的人,從二十四節脊椎生發出去的炁是刀。
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奇門格局裡的一切大刀闊斧的改變,哪怕最後格局崩塌,隻要再開一局便好。
而按《本草綱目·人傀篇》的方法,則是周天領先天,蓋先天之變。
這無疑很凶險的,相當於拿刀捅自己,給自己做手術,稍稍用力過猛,人體格局便可能會崩盤。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彆說用周天領先天,即便先天領周天,都會很容易出事,像王也的怪病,便是在控製撥動四盤的時候被反噬了。
“這種事是不能蠻乾的,應該有一套細致入微的方法才對,就和做數學題一樣,不需要明白其中彎彎角角的東西,隻用懂公式的作用,然後套上去就對了,‘人傀篇’好像講的太籠統了一點。”
“不對,這麼籠統的話,為何不能再內景之中顯現,或許是我想的有些太簡單了,應該還有一些未曾注意到的細節!”
張之維繼續翻閱,仔細研讀,果然有了一些新的理解,重新看那句話。
“天地為爐,造化為工,陰陽為碳,萬物為銅,天地之造化無窮,人物之變化亦無窮……”
“天地為爐很好理解,指天地格局,造化為工指自己,陰陽為碳,‘碳’指燃料,指手段。”
“風後奇門撥動四盤是通過控製二十四節氣來辦到的,要想反其道而行之,以天地格局改變人體格局,用二十四節氣去撥動肯定是行不通的,二十四節氣勾連身體的各個部位,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大刀闊斧的動了它,分分鐘突發惡疾,橫死當場。”
“結合《本草綱目·人傀篇》的上下文,這個‘陰陽’應該指的是陰陽二炁。”
“人體中的陽炁藏於體魄之中,陰炁藏於命魂之中,修陰炁來壯大命魂,則可成陰神,靈魂出竅,遨遊天地之間,但陰神是由純陰之炁構成,會被天地之間的陽炁灼傷,所以隻能夜晚出動。”
“而想要修成陽神,需要引導體魄之中的陽炁融入陰神之中,陰陽交彙,方可成就陽神之軀,不再畏懼天地間的陽炁,自由翱翔於天際,這也是陰邪鬼物要害人性命吸活人陽炁的主要原因,因為它們沒有體魄,不這樣做,永遠都是陰神之軀,無法存於陽光之下。”
“陰陽為碳的意思,其實是以陰陽二炁為燃料,在天地熔爐中去對靈魂和肉身進行鍛造。”
張之維腦中一個念頭閃過,“陰炁對應靈魂,陽炁對應肉身,不就是雙全手嗎,陰對藍手,陽對紅手!”
他越想越覺得可能,八奇技“雙全手”是醫道一脈的奇技,被醫學世家的端木英所領悟。
而李時珍是某個時期醫道的集大成者,比起道教的紫陽真人張伯端來說也是絲毫不差,如此人物,掌握有奇技,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雙全手……呂家明魂術……”
張之維想到原劇情上的一些事。
甲申之亂後,呂家掌握了明魂術,也就雙全手,準確來說,應該是雙全手成為了呂家的先天異能,被銘刻在了血脈之中,代代相傳。
沒人知道這是如何做到的,前世很多人猜測,是呂慈抓走了端木英,把她當成生育工具,為呂家延續血脈,所以呂家的新生代裡開始出現了先天掌握雙全手的人。
但對這個說法,張之維是不太相信的,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呂慈做事還不至於如此沒底線。
而且就算因為呂家遭逢大變,呂慈秉性改變,做事沒了底線,這個說法同樣經不起推敲。
要知道,八奇技並非是能代代相傳的先天異能,都是後天領悟到的能力,後天能力怎麼可能會被後代繼承?!
而且,就算能被後代繼承,端木英被呂家抓住,呂家也不知道端木英生出的孩子會有異能啊!除非端木英自己說,可那樣不是把自己推進火坑嗎?
所以,明魂術是靠端木英生孩子而來的,實在太牽強了。
大概率是像風天養和王家一樣,端木瑛和呂家做了個交易,她用“雙全手”的能力修改了呂家人的血脈,讓這些被修改血脈的人誕生出的孩子,有一定幾率覺醒先天的“雙全手”,而呂家則護她周全。
“也隻有這樣,才靠譜點!”
張之維心道“八奇技的強弱先不說,這都是因人而異的,但八奇技的修行難度卻是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其中風後奇門是出了名的難學,這雙全手和風後奇門類似,正常學,隻怕沒幾個能學會的,呂慈接觸過端木瑛,但即便是他的天賦卻也學不會,或許融入血脈之中是最好的方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思忖片刻,張之維搖了搖頭,不去想這些有的沒的,又看了一遍人傀篇,這次又有了新的領悟。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張之維連忙收束思維,摒棄雜念,繼續研讀起來,這一讀,就讀了幾天。
期間,黃爺曾來過地下書屋查看,見到張之維看得入神,渾身陰陽二炁環繞,頓時不敢打擾,匆匆離開,後來幾天,他也隻是隔著老遠的窺探,生怕因自己弄出了些許響動,驚擾到了張之維的悟道。
張之維重複的研讀《本草綱目》,從來來回回的看人傀篇到通讀全文,一遍又一遍。
在他看來,一門手段,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看到讀到聽到的,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對這種有些晦澀的東西,更需要全方位的了解,然後從中誕生出自己的理解。
修行手段,一定要心裡能夠自洽,自己要能解釋的通,而非根據行炁軌跡來照本宣科的修煉,糊裡糊塗的運用。
讀了很久,當張之維自覺已經掌握其中奧妙之後,他開始感攝陰陽,從天地之間感受陰陽的變化。